美股這五週以來,幾乎是全地踏步,沒有太多的起伏,
尤其是最近三週,更是相當平靜,第三季快要結束,
看似應該要下去的盤,卻也沒有下去,蘋果(AAPL)跌破季線、
輝達(NVDA)也是睽違已久的跌破季線,
能源類股(XLE)撐住了,特斯拉(TSLA)也扛下了,
一切看似很自然,然後剩下10個交易日就要進入到第四季,
接下來的感恩節旺季與耶誕節就要進入多方的攻擊主節奏了。
本週重點國際財經大事莫過於美國聯準會將在台灣時間週四凌晨兩點,
要公布9月利率決策,隨後Fed主席鮑爾將在兩點半召開貨幣政策決議記者會,
這次雖然維持利率不變機率很大,但大家關心的還是年底前到底會不會再升息?
本週還有包括英國、英國在內等央行公布利率決策,
與此同時中國央行也將宣布最新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
另外各主要經濟體的最新通膨報告也將陸續出爐。
有鑑於上週經濟數據報告顯示通膨加速升溫、就業市場強勁,
今年內還是有可能再升息一次。
空手的年輕投資人,第一筆資金不需要管現在的高低點
很多人總把股票市場的賺賠原因歸咎於:「因為看不懂股票之後會漲還跌」
這問題很嚴重,原因有三:
一、開始的本金往往是很小的,因為年輕人除非是繼承遺產,
要不然就是中樂透,或者創業有成。
否則大多數人就是十幾萬或者大一點就是一百多萬,
這個錢對於30年後的績效來說,其實影響真的不大,
因為現在的股票市場已經有指數ETF這個好工具,
意味著可以買進全市場的股票,享受經濟成長的果實,
像是SPY(或VOO)或VTI甚至是VT,
這都是一籃子股票,沒有所謂公司倒閉的問題,
那一開始的10萬或50萬,現在買進在道瓊34600點還是36000點的位置,
或者將來有機會等到回檔,買到32000點的位置,
其實無關痛癢,因為20年後的道瓊指數,肯定會遠遠超過現在,
這是巴菲特曾說過的:「道瓊有一天會漲超過十萬點!」
22年,這個數字讀者可以牢牢記住,
過去100年道瓊工業指數平均每年上漲5.7%,
而從1980年至今的37年每年平均上漲9.3%,
我們不要用9.3%這樣的高標去計算,因為近十年來美鈔實在印太多,
所以這股市真的有點太瘋,我們只要用「低於歷史平均」的5%去做計算,
上週五收盤為34618點,每年5%的年化成長,22年後就會超過10萬點,
相當驚人,卻是很基本的數學,也難怪巴菲特敢這麼說。
二、空手的風險比下跌更可怕
原因很簡單,現在假如把身上的20萬都投入股市,身上有保留基本的生活費用,
那未來上漲後也不用高興太早,因為上漲20%也沒用,24萬能幹嘛?
賣掉嗎?之後跌下來再買回來嗎?
這些都是高難度的操作,沒有幾個人可以順利買回失去的部位,
大多數人都是賣掉後,看著股市一路上漲,然後扼腕不已。
年輕時我們還有強大的謀生能力,不應該把過多的現金放在手上,
而且別忘記,大盤指數ETF已經漲跌幅小於個股許多,
所以真的有急需用錢的時候,也可以賣掉少部分持股來使用,這點問題不大。
三、複利的力量從十年後展現,而非明年就看見效果
請認真思考,我們如果把一開始的10萬本金投入股市,就算每年賺5%,
14年後自然就會賺到雙倍的錢,這是著名的72法則,72/5=14.4,
問題來了,假如這14年的過程都沒有繼續投入資金,
那10萬變成了20萬,這似乎對於我們的人生也沒什麼幫助,
因此不要用這麼狹隘的眼光看待投資理財這件事,
我們過程中依舊要定時定額,直到迎接20年後的到來,
那時候也許55歲,也可能60歲,那時候沒有謀生能力不再投錢是OK的,
而且光是年輕時所投入的股市部位,就足以產生龐大的股息,
或者是賣掉一點點持股就能換到一整年所需的生活費。
複利一定要十年後才會比較有感,15年後則更加明顯,
過了20年早已海闊天空,明年跟後年實在看不到什麼效果。
第四季又是多方大展身手的好機會,股市準備進去下一波多頭攻堅。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