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 service [at] bituzi.com
幣圖誌首頁 facebook粉絲團 google plus google plus


穿透性


「 穿透性 」 是璞格不斷著墨的地方,也是我們收到較多來信的話題,在每次講座亦都不乏參與者提出詢問。在這個週末的講座中我們也會再一次用不同的觀點與各位分享。

老話新說,穿透性並不是一個特別神奇的產物,它是策略本身就具有的特徵。許多方向性量化對沖策略能夠在回測中良好的配上期交所台、電、金三個指數期貨之一,卻無法同時貫穿這三項具有高度吻合性的商品,縱使用於台指期的交易系統,也往往對新加坡交易所的摩台指無能為力:一個無法同時運用於如此高度相似兩個商品的策略,基本上無疑是過度最佳化下的產物。同理,道瓊指數期貨與 S&P500 指數期貨的策略也應該具有共用性。反之來說,運用高相似商品相互對比測試,是可依賴的最佳化濾網,得在初期便協助抹除不少無謂的路程,這是我們每次對於新構思的首步探測。


交易者通常閱讀許多相關書籍,以期貨來說,可能包含具故事性的《 股票作手回憶錄 》、《 海龜投資法則 》、《 金融怪傑 》系列,或以技術分析為主要內容的《 趨勢交易 》、《 史瓦格期貨技術分析 》等。然而無論哪一本,其內並沒有任何以台指期為例的交易說明,然讀者們卻將之中的交易法則運用於台灣市場內交易。MACD、KD、RSI 等指標甚至股票價值型投資法都非誕生於台灣這個島上,若在套用這類技術的同時卻否定共通穿透性的同時,豈不怪哉。不是沒有,是你還沒找到而已。

索羅斯:我不在乎對與錯,只在乎我對的時候能贏多少,錯的時候會輸多少。

穿透性的關鍵從來都非僅在於指標,而在多數人放置其後的部位配置與權益曲線管理。海龜法則一書曾提及該團隊以簡易的雙均線系統作為進出依據 ( ex. 20 & 55 ),然而若我們將任何一套參數組合放入市場,絕無法達成以不變動的參數組合交易所有指數及商品這樣一個境界,又為何海龜能做到?問題不在均線失效,也未必是時空轉換下的市場變化,而是海龜整套技術關鍵從來就不是這兩條無論是任何時間週期參數的均線,而是部位變化。書中詳盡的描述了關於部位進出後加減碼與停損系統:N、2N、1/2N 之運用。對於 N 值得取得公式明白地寫在的書中,卻少有人理解其運用原理,它到底意味著甚麼?雜訊、風險、機會、特徵,或是其他意義?以璞格而言,我們一路上對這個 N 值有著每一年都更深的體悟,其停損停利所引用的倍數也不僅是簡易的 0.5、1、2 隨機數字級距。海龜是一套非常高級的交易系統,甚至包含了良好的空險控管,值得每一位交易者思考多年。

若一套交易系統或邏輯無法普適性的用於許多商品,那麼意味它資料適性過高。資料適性所衍生的結果有兩種:其一是系統失效,其二則是權益曲線標準差幅度大。前者,市場持續維持於類似樣本特徵時系統可不斷獲利,然而市場一旦走出樣本空間,系統遍會崩潰,為必須期盼某一種特殊形態市場的系統。一個標準差過大的系統則直接影響到以績效標準差為分母的夏普值 ( Sharpe Ratio ),縱使系統具有獲利能力,但所冒的資本風險無法換取市場中合理報酬,便不為一個具有資金效益的模型。

穿透性非但不是一個神話,它是一個策略的基本,各種技術分析都可以普適性的運用於不同種類商品。其中包含方向判斷 ( 非價差策略 )、部位配置、權益曲線管理等環節。



《 本文由 PROG 璞格交易團隊 提供 》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