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0

追逐工作「錢多事少離家近」有何不對?


紅色子房語錄: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上班族逐工作而居。

學弟K傳簡訊給我約了中午吃飯,說有些煩惱想找我商量。

K是十幾年前我在準備留學考試時認識的朋友,那時他剛從某國立大學財經科系畢業半年,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當審計員,過著沒日沒夜投入工作的生活。他想想這樣過下去似乎不對,開始有出國進修的念頭。

幾年後,他用留學貸款到美國讀了一個保險精算學碩士,回國時經我介紹到某大壽險公司總部工作,幫忙設計複雜的保險方案產品。不久他與一起留學的女友結婚,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然而隔沒多久,他們發現女兒有罕見疾病,家住三峽但在台北工作的夫婦倆,三年來除了花大錢找優質保姆細心照料外,現在對於是否讓女兒上幼稚園也很煩惱,擔心一旦女兒發病,夫妻倆都在台北上班,可能會誤了救助時機。但若不上幼稚園,女兒沒有學習團體生活,也不是健康的發展。

「子房哥,我該怎麼辦?」桌上的商業午餐,K憂愁地幾乎沒有動筷子。

「我問你,如果工作『錢多』、『事少』、『離家近』讓你選擇,你覺得哪個最重要?」我說。

「我好不容易從美國念碩士回來,而且還有留學貸款要還,當然得先選『錢多』的工作,不然當初就沒有留學的必要了。」K這樣回答。

「那麼,為了就近照顧女兒,你得搬家讓工作離家近些。」我說。

為了符合K的職涯發展,搭配「離家近」好照顧女兒的決策,我建議他們出售位在三峽當初結婚買的新居,到台北租房子。

畢竟K的工作性質「保險精算商品設計」內容太特殊,在三峽並沒有合適的高薪工作機會。

關於「錢多」、「事少」、「離家近」三個選項,讀者們的排序會是如何呢?

以「錢多」這件事情來說,追求工作興趣與收入的最大公約數,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看看每年大學科系志願排行榜,就知道當今各大產業的熱門程度。哪個科系畢業工作最賺錢?也常常是PTT最熱門的討論話題。最近還有人成立66K工作網,蒐集全台月薪六萬六以上的求職工作機會,上線短短12小時獲得3.6萬個讚。有眼尖的讀者還發現,裏面月薪超過66K的工作機會最多是程式設計師,當場發文懊悔念錯科系。

至於贊成「事少」的論證,紅色子房認為隨著雲端運算與程式科技的進步,許多事情處理上理應越來越有效率,照理來說工時應該越來越低。如果還是不斷地加班,要不就是單位產值太低,要不就真的是公司拖時間打卡文化作祟。以這次幫紅色子房出版新作「危機入市!投資買房零失誤的10堂課」的圓神出版集團為例,就是知名周休三日的幸福企業。雖然她們每週僅上班四天,但紅色子房與該社編輯團隊配合的過程中,深深感覺對方團隊的專業與高效率,即使編輯們分批參加公司國外旅遊,仍每週用Dropbox與我交流精緻的編輯排版與漂亮的美工樣稿,高品質內容讓我讚嘆與敬佩不已。

而「離家近」這個議題,坦白說跟工作性質有很大的關係。

以金融業為例,如果是嚮往台北的外資金融圈,居住敦化信義商圈租比買還算。如果是本土銀行的經理人,也許同樣經理級薪水到二線城市當個分行主管,買房生活負擔低,還能快樂當個山寨大王。

如果是科技業,高工時的製造業理應在廠區旁配置員工家庭宿舍,高腦力的軟體業理應鼓勵在家上班。

如果是業務相關工作,有LINE群組就不需要大家進公司集會討論,有Skype就不見得得進公司打電話,有CRM就可以線上進行客戶管理,有LinkedIn就可以透過好友牽線聯繫想拜訪的對象。

為了兼顧家庭與生活,工作「離家近」也可以變成一種堅持。
很多人買房逐捷運而居,不就為了上班通勤方便?但如果上班就在隔壁,幹嘛去買貴鬆鬆的捷運宅?甚至如果在家就可以遠端上線上班,幹嘛去買貴鬆鬆的都會市區小宅?

所以,買房既然是「逐工作而居」,「選對好工作」反而是比「買房」更重要的事。

由上而下來看,即使在歐美先進國家,目前都市計劃發展都已經朝向「緊湊都市」(Compact City)的思維,意思就是把生活、工作、商業、娛樂都集中在一區,不因通勤浪費大量資源,不讓工作商圈晚上變成鬼城,支持都市更新密集住商混合使用,停止開發郊區新市鎮,保留大量綠地資源。因此,工作「離家近」才是符合低碳城市的永續思維。

由下而上來看,再多麼崇高的公司文化,還不如「錢多事少離家近」更能留住人才。如果老一輩人士還在暢談老掉牙犧牲奉獻的忠誠管理哲學,紅色子房推斷,等不出二十年這些老一輩企業家鞠躬盡粹後,企業就會被下世代網路科技革命給淘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