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台灣政府已經很久沒有推出甚麼有新意的政策了,
相反的,兩岸最近最熱最火的話題莫過於是上海自貿區的獲批成立,
在台灣馬王鬥爭還在烏煙瘴氣的同時,台灣政府不知是否是受到刺激
「突然」又把自由經濟示範區冷飯熱炒一番,雖然台灣的自經區已經不太是新聞,
但政府仍希望這個慢十拍的自經區,可以使台灣加速邁向自由經濟島的目標。
除了租稅優惠,台灣的自由經濟區看不出有甚麼特別的優勢,
說實在話,就別說跟上海一拼了,中國本土相繼送件的自貿區立案,
除了上海之外,廣東省及武漢都有相關計畫。
尤其是廣東省自貿區若成立,絕對連香港都應該感到有點吃不消
而一海之隔的台灣,先天地理環境體質就差人一截,進展也相當緩慢,
如果優惠不夠明顯,實在不容易有突出的表現
無論如何,就讓我們一起揭開上海自貿區的面紗,
無論是優勢劣勢,希望台灣可以做得更好。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自貿區)
於2013/8/22經中國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9/29日上市掛牌開張。
基本上上海自貿區的範圍不大,主要由四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組成(簡稱保稅區)
保稅區(保稅倉庫區)
這又是一個甚麼概念呢?基本上保稅區由海關批准註冊,在海關監督管理之下可以在該區域長時間儲存商品。
外國商品進入保稅區免繳關稅,除非商品要過關入境才需繳納,
因此主要功能是便利轉口貿易。
而且在該區域也可以做出口加工的動作,
因此保稅區的功能主要有三:免稅倉儲、出口加工、轉口貿易。
而國際上傳統自由貿易區(FTA),是由數個國家共同簽暑,
為促進多方合作及建立共榮圈而設置。
上海自貿區基本上就是國家體制外的產品,但終究是一個在自己的地盤自己玩,
遊戲規則自己訂的地方。
而自貿區與原本就有的保稅區又有甚麼不同?
上海自貿區將推進國際貿易結算中心、融資租賃、期貨保稅交割功能、
擴大保稅船舶登記試點規模、研究建立具有離岸特點的國際帳戶等十項功能先行先試 。
其中的金融領域試點最惹人關注,其中最重要的內容主要涉及人民幣資本項目。
其中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兌換,及建構離岸金融中心是三個最為重要的主題。
「倘若」政策真能落實,除了人民幣匯價發行機制可以使外流資金更好地周轉,
最主要的中國離岸金融中心---香港與港幣的功能與優勢可能相對的式微。
近一個月人民幣兌港幣匯價
很明顯的,近一個月港幣加速貶值。
長期走勢仍突破平台整理區持續走貶。
稅收優惠也是傳統自貿區的亮點之一,但由於上海自貿區只是實驗區,
因此建設目標在於創新,
尤其中國政府尤其不願意上海自貿區淪為是由租稅優惠和特殊政策形成的政策窪地。
但無論如何,媒體盛傳的15%企業所得稅優惠絕對不會是空穴來風。
因為杜克漢所在的深圳前海特區就曾有15%的政府保證優惠提出,這方面讓我們拭目以待。
雖然上海自貿區立意良善,但畢竟中國政府仍然是相對保守與較多限制的專制國家,
因此負面清單的存在也就不足為奇。
負面清單基本上就是國內外企業不能投資的領域與產業,
講白了,如果您的企業投資項目被列在這張黑名單上,
基本上要入自貿區還得再等等。
但其實負面清單的設置在國外也是行之有年的,
只不過上海自貿區的負面清單稍微「嚴了一點點」
負面清單管理是指政府規定哪些經濟領域不開放,
除了清單上的禁區,其他行業、領域和經濟活動都許可。
凡是針對外資的與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
或業績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單方式列明。
對於上海而言,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推行,獲得機會的不僅是貿易領域,
對於航運、金融等方面均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
除了將使上海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在上海註冊,
且使得海上保險等航運服務業務在上海得以培育和集中,
解決航運中心建設中金融支持的問題之外
免稅和自由港都將有利於吸引高端製造業,
而貿易區將有利於吸引更多的加工、製造、貿易和倉儲物流企業聚集,
因此自由貿易區對於物流的集聚效應將更加顯著。
雖然上海自貿區來勢洶洶,但實際的問題還是非常多,以後有機會再用專文祥述
隨著中國A股對台胞開放,中國股票市場絕對是未來投資亮點之一,
未來也將在幣圖誌為大家尋找A股投資機會,共築中國夢。
下集預告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