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瓊指數創下15542的歷史新高價的一周之後,FED柏南奇在國會上的曖昧表現,
使得許多市場法人及場內交易員,都開始猜測QE是否會提早退場?
傳言中,FED可能陸續消減債券購買項目規模,而被市場解讀QE將走向盡頭。
而美國隨後公布的經濟數據又傾向實質復甦有望,失業率若真的降至6.5%以下,
是否柏南奇會信守諾言提早結束QE?
2009以來的多頭已經走了超過4年,
以美國政府QE造成的寬鬆環境造就了許多資產狂飆,
除了歐元區經濟依舊積弱不振及實施尊節措施之外,
股市、房地產,美國及新興市場股市4年來都是以45度角一步步墊高。
如今黃金的泡沫確定已經吹破,大家現在憂慮的是一但印鈔機停止印鈔,
全球的投機市場會不會就此垮台?2008年的金融風暴會不會再一次重演?
光靠技術面行嗎?
金融市場出現以後,人類不知經歷了多少次的股市崩盤,金融市場潰堤,泡沫破裂。其實市場波動本來就是常態,下一次的大跌崩盤也一定會再出現。
但最令人關注的問題便是,泡沫正在發生嗎?泡沫將要破裂了嗎?
常常聽到許多技術分析大師提醒我們,高檔連續長黑就是大跌的前兆。
道瓊指數09-13年周線
最近幾次的高檔長黑到底哪一次大跌了?
依照技術分析解釋整個金融市場的多空關係似乎也過於膚淺。
然而投資人始終趨之若鶩,原因無他,因為經過媒體的渲染,
加上簡單易懂,使得技術分析大師還是大行其道。
如果高檔連續長黑就會大跌,
那4年來我們應該已經經過至少4次風暴性的大跌了不是嗎?
如果破季線破年線就是走空的開始,美股道瓊至少也應該經過兩次大跌。
價格漲多一定會回檔,而回檔之後能不能再上才是區隔多頭與空頭的分界點,
一但泡沫走到盡頭,免不了會遭遇價格回復基本面的修正。
價格回復基本面的修正算大跌嗎?當然價格如果超越基本面價格太多,
隨之而來的修正可能會很快很猛。
著名的歷史泡沫事件
台股跌1000點算大跌嗎?跌2000點呢?跌半年算久嗎?還是要跌超過一年呢?憑藉這樣的論點來闡述「大跌」,是否還是太過模糊?這裡我想把大跌重新定義。
但首先,我們要先把重點放在研究真正的大跌會發生的主因:出現泡沫經濟開始。
鬱金香泡沫算是有投機活動以來最早的泡沫之一,以下是它的故事。
鬱金香原產於小亞細亞。1593年,傳入荷蘭。17世紀前半期,由於鬱金香被引種到歐洲的時間很短,數量非常有限,因此價格極其昂貴。在崇尚浮華和奢侈的法國,很多達官顯貴家裡都擺有鬱金香,作為觀賞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1608年,就有法國人用價值3萬法郎的珠寶去換取一隻鬱金香球莖。不過與荷蘭比起來,這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
1630年前後,荷蘭人培育出了一些新奇的鬱金香品種,其顏色和花型都深受人們的歡迎。典雅高貴的鬱金香新品種很快就風靡了歐洲上層社會。在禮服上別一枝鬱金香成為最時髦的服飾。貴夫人在晚禮服上佩戴鬱金香珍品成為顯示地位和身份的象徵。王室貴族以及達官富豪們紛紛趨之如鶩,爭相購買最稀有的鬱金香品種。特別是在法國盛行的奢侈之風把鬱金香的價格逐漸抬高起來。在1635年秋季,名貴品種鬱金香的價格節節上升。在巴黎一枝最好的鬱金香花莖的價錢相當於110盎司的黃金。
到1634年以後鬱金香的市場需求量逐漸上升。在1636年10月之後,不僅珍貴品種的價格被抬高,幾乎所有的鬱金香的價格都飛漲不已。在下表中給出了在1637年1月2日和2月5日以及1639年荷蘭市場上鬱金香的價格。從表中的數據可見,在短短的一個多月期間內,鬱金香的價格被抬高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鬱金香花達到了空前絕後的輝煌。在這段時間內幾乎每一個投機者都沉浸在突然發了一筆橫財的美夢之中。好景不長,鬱金香泡沫只維持了一個冬天,在開春之前,鬱金香泡沫崩潰了。鬱金香市場一片混亂,價格急劇下降。1639年的數據顯示出,有些品種鬱金香的價格狂跌到最高價位的0.005%。
17世紀鬱金香狂熱價格變動
時間邁入了公元2000年,
人們對於金錢的價值與運作模式有更複雜的架構與更深入的瞭解,
對於風險的認識應該也更進一步。
然而,如同17世紀的鬱金香泡沫一般,泡沫總是一再發生,從來也沒少過。
並且現代文明社會產生的金融泡沫依然遵循著一定的規則,
2002年網路泡沫、2008次貸風暴都與300年前的鬱金香泡沫有著一樣的產生因素。
泡沫四大徵兆
簡單回顧2008次貸風暴,當時美股已經走了5年多頭,GDP成長率每年都達到 3.5%水準,低利率及國外資金創造寬鬆的信貸條件。
此時出現了一種新的金融產品,次級抵押貸款及其衍生商品,
它鼓勵許多收入不足的違約高風險族群買下他們負擔不起的房產,
這些幸運兒以為房價永遠不可能下跌,
因為當時美國房價1997-2006年間上漲了124%。
泡沫怎麼破的?17世紀買賣鬱金香的人逐漸意識到鬱金香交貨的時間就快要到了。
一旦把鬱金香的球莖種到地裡,也就很難再轉手買賣了。
人們開始懷疑,花這麼大的價錢買來的鬱金香球莖就是開出花來到底能值多少錢?
2008年,隨著房價的下跌,利率的升值,
許多屋主發現自己其實負擔不起這個價值已經縮水的房子!
我們發現了嗎?
一個泡沫經濟的成因=
支撐泡沫的市場(高經濟成長率)+新的產品(產業)+
不合理的價格(超越基本面)+人性(沉浸在美夢之中)
我們檢視一下現在的經濟環境,支撐泡沫的市場:
全球寬鬆環境(QE尚未結束)
不合理的價格:美股價創歷史新高,收益卻還有很大的鴻溝
有新的金融商品出現嗎?所有人都認為寬鬆環境會無限制的繼續下去嗎?
最重要的,如同黃金的泡沫,大家終於發現原來黃金只能擺在家裡放。
但是你會發現其實自己手裡的股票一文不值嗎?
其實這個問題或許有點複雜,牽扯到許多層面,甚至有關於機會成本的選擇。
但是很明顯的,新的金融產品或泡沫化的產業並沒有出現,
大家對於QE是否結束更是有許多不同的期待,
所以接下來我們或許要看到的絕對不會是一次金融體系的崩潰,
而我們需要對大跌有更深層的了解,
才能安然度過一次又一次的修正與大跌,多頭與空頭的交替。
接下來的文章與系列活動,將會從各面向深入淺出開始分解大跌背後的成因,
決定大跌強度的深層構造,讓你絕對不被雜訊矇騙,
直指大跌的核心架構!不再錯過財富重新分配的瞬間。
真正的大跌需要泡沫經濟的產生,現在你了解泡沫產生的奧妙之處,接下來我們要更進一步:破解大跌的更深一層意義。
如果你覺得這是一篇有水準的好文章,請不要吝嗇按個讚,
分享給更多朋友,也給金多多團隊作者群一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