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家心態、盤感、戰勝心魔...這些曖昧不明的說法,
一不小心就會成為神祕主義下的騙術包裝,很多人其實無法接受。
是否有一條路徑,能夠以確實具有科學基礎的角度告訴你「人類的心理本能如何影響投資決策」,甚至進一步「鍛鍊出足以面對市場的心智」?
《大腦鍊金術》一書就是以切確的心理學、神經學實驗作依據,
來討論人類本能是如何影響投資決策。
你是個理性又有清楚自我認知的投資人,對於投資的風險忍受水準有明確的見解嗎?
別這麼肯定,風險很可能是一個感受上的浮動值,
例如男性看過從辣妹網站下載的女性大頭照和半身像後,
對風險的承受度馬上就會不太一樣了。
還是對自己理性的腦袋很有信心嗎?
那恐怕有時候你還得對自己的腦袋喊話,叫它別過度理性了。向你介紹你腦袋裡的理性部分之一--前額葉皮質。

它負責將你過去的經驗整理成可以辨識的類別、就你身邊變化的原因形成理論、並且為未來規劃;簡單來說就是反映零碎的事實進入一個可以理解、處理的樹狀體系,你可以稱之為「反映系統」。聽起來真是太值得信賴了!
但悲傷的是,市場非理性的時刻恐怕不比理性的時刻少,市場的瘋狂本身就是未必能被歸類的。
過度的歸類和系統化本身很可能會違背市場的真實--
1998年經營長期資本管理避險基金公司的博士、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和其他天才自認評估歸類了所能想像到的所有因素,就是沒有評估到「市場可能會陷入瘋狂狀態」,而在市場陷入瘋狂之後不支倒地。
![]() |
長期資本管理避險基金公司著名的淨值跳水圖 |
好吧,那我該拿我的大腦怎麼辦?
直接告訴你這本書的結論:神經經濟學顯示,沒有感情的純理性和不受理性節制的純感性可能同樣不好;
你能夠做得更好的是:承認不理性的可能、控制而非扼殺感情、認知理性可能的誤區。。
我們以書中的貪婪一章為例來說明理解與操作的三步流程:
1.理解大腦貪婪的機制:貪婪來自腦部對期待獲利的高度興奮反應;且人類以反射性腦部熱情迅速地處理報酬金額,以反映性腦部計算報酬機率的行為相對緩慢而不強烈
你的頭腦天生具有一種生物機制來推動你在預期獲利的時候迅速採取行動,就像一萬年前人類看到在大草原上悠哉吃草的動物會握緊長矛、
腎上腺素分泌、高度期待獵捕的成果一樣,
如果這時候還用反映性腦部仔細計算著跑步的速率或擲矛的拋物線有多大機率得手,人類的祖先可能早就餓死在草原上。
所以人類以反射性腦部熱情迅速地處理、關注報酬,
並促使你或人類的先祖們依照這個期待迴路拚一槍。
2.理解貪婪對投資行為的影響:你期望賺大錢的心理,通常會排擠你評估賺大錢可能性的能力。
你的腦部比較善於問「報酬有多高?」勝於問「得到報酬的可能性有多少」;前者是一種清楚有力的強烈反射,是白花花的鈔票堆積如山的畫面;後者只是國中數學公式比較上面的那個分子。
這點表示你的期待迴路比較可能促成你買報酬率很高、但是報酬率很可能無法維持投資標的的金融產品。
2000年美國股票有185檔股票至少上漲三倍,23檔至少上漲十倍。
隔年有231檔股票至少上漲三倍以上,16檔股票上漲十倍以上。
因為總是有一些股票讓人發財,這些數據也就成為承銷商最喜愛的手法之一;
畢竟一般人的尋找系統比較注意期待發生的事情,比較不注意真正發生的機率,
因此投資人也很少會接著問真正該考慮的事情--有多少股票前一年大幅上漲,隔年卻慘跌;實際上2000年股票報酬率廣泛指標下跌10.7%,隔年又下跌11%。
3.學習控制貪婪:認知你的期待迴路一定會受影響,制衡你的期待迴路。
當你發現你盯著砧板上的牛肉,提醒自己身後也許站著一個拿刀的屠夫。把你的焦點從投資的各種獲益、各種基金報酬率的超高%數上轉移開來,
一間基金公司可能50檔中只有3檔基金是賺錢的,而只有1檔能夠連續3年持續獲利,
擲骰子來投資還未必比較差。如果對於報酬的可能性不能掌握還是喜愛賭一把,
鎖定你的投機資金成數,例如至少把90%的股票投資投入低成本、分散投資、持有整個市場的指數型基金,固定只讓10%的資金投入冒險的投資交易,虧光就只能結清帳戶。
煉金術是鍛鍊更可靠的大腦
重複上面1~3的循環,你還可以在書中找到很多出人意表、瘋狂或過度自信卻符合大腦功能的投資行為。學習神經經濟學提供的基本教訓畢竟不是參加不知所以然的心靈成長激勵營,錢財的得失不只是財務或心理上的結果而已,也是生物學上的變化,對頭腦和身體有深刻的實質影響。像是刺激重複兩次後--例如一檔股價連續兩天各上漲一美分後,人腦會自動、下意識、而且無法控制的預期漲勢會重複發生第三次。也許書中有些心理學或神經實驗的介紹稍顯龐雜,但若聚焦於理解大腦機制以及可能的投資影響,學習控制,也許這個鍛鍊大腦的旅程能為你的投資決策品質作出可靠的貢獻。星期五;一天一錠,效果一定,歡迎訂閱「幣圖誌Bituzi電子報」
既然沒有一個投資行為可以脫離大腦的指引,以神經經濟科學為基礎來鍛鍊這個最高決策單位理當是你最基本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