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 service [at] bituzi.com
幣圖誌首頁 facebook粉絲團 google plus google plus


05/02

好程式的績效標準在哪?



當大家在使用MultiCharts、TradeStation或是其他程式交易軟體時,
一開始一定會懷疑說,這東西測出來的績效到底可不可信呢?
基本上,MultiCharts與TradeStation是國外已經行之數年的軟體,
可信度應該不在話下,而且獵人也用了好幾年,也覺得沒有太大問題。
但是連這些有回測數據的策略你都不相信的話,
難道沒有回測數據的交易經驗會更可信嗎?
畢竟獵人不是天才交易員,沒有異於常人的盤感,
所以還是相信由程式交易軟體所驗證過的交易策略。
既然如此,到底怎麼樣的程式是可以拿來使用的呢?
今天就讓獵人來告訴你,可上線的策略標準在哪?

報表關鍵數據檢視


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當我們看到績效表的時候,
那些數據是我們需要去關注的,而且標準在哪?
讓我們直接用MultiCharts的報表來跟大家說明。
首先,報表上的回測績效跟歷史回測期間長度有很大關係,
所以在看報表時,一定要知道是從何時開始回測的。
再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看看有沒有設定手續費或佣金,
很多人可能會把報表的這部份(費用設定)給省略沒公開,
有可能是他在做回測的時候並沒有設定費用,所以數據很漂亮。
這一點作回測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到,有時候跑出來的報表很讚!
最後才發現原來是沒有設定費用而樂極生悲阿!
這邊獵人分別拿一支波段與當沖程式的績效報表來舉例:
以下是波段程式的績效表,時間長度是2002/1/1到2013/4/30。













由上面的報表可以知道波段程式大致上可以使用的標準,
建議至少接近到上面標準再使用會比較安全一點。
還有為什麼要注意最大交易虧損發生在哪嗎?
因為大部分網路上所公布的策略都忽略了漲跌停無法出場的那一段的虧損
所以大部分的績效表的最大策略虧損與最大交易虧損都會偏低,
而上述策略是有將其損失包含在內的,許多趨勢策略是無法避免那一段的。
除非你要硬加入濾網去把它過濾掉,這樣也是自欺欺人而已,
當然,有其他的策略邏輯可能在那段時間沒有訊號就另當別論了,
此外,觀察程式的最大風險發生在哪?為什麼會發生?
也是控制交易風險的重要關鍵,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再來看看當沖程式的標準如何?這是從2013/4/30往前3000天的績效表













這邊做個總結,把當沖與波段程式的標準做個比較:
淨利-
以當沖來說,平均每年獲利超過20萬
以波段程式來說,平均每年獲利超過30萬
最大策略虧損-
以當沖來說,最大策略虧損最好不要超過10萬
以波段程式來說,最大策略虧損最好不要超過30萬
勝率-
以當沖來說,勝率要超過50%
以波段程式來說,勝率要超過40%
交易次數-
這要依交易策略的型態來決定,但是建議降低進場次數,
因為過度交易會帶來較大的最大策略虧損與成本浪費。
最大策略虧損報酬-
不管是當沖還是波段程式,都建議平均一年要超過1.5,
當然當沖程式在2/年以上更好。
獲利因子-
獲利因子跟進場次數有很大關係,
因為獲利因子是平均交易獲利除上平均交易虧損,
所以進場次數過多會造成平均交易獲利被壓低,
因此進場次數太多的程式,獲利因子通常較低。
但還是建議獲利因子要超過1.5,當沖程式可以試著拉到2以上。
月績效-
不管是當沖還是波段程式,盡量都不要出現連續三個月虧損的情況。
也要注意不要出現單月虧損過大的情況。
年績效-
除了2005年可能比較無法獲利之外,其餘各年都要能夠賺錢,
不要要求都要像2008年一樣大賺,畢竟過去的事不見得會再發生,
穩定的績效才是我們所要的,不然這最近兩年應該很難撐過去。
平倉權益曲線-
作交易的當然希望績效可以持續創新高,
所以平倉權益曲線要沿45度角往上發展,
而且績效拉回的幅度不要太大,不然很容易撐不過去的。
當然過去的歷史績效並不代表未來的獲利保證,
但還是盡量調整自己的策略,讓自己可以交易的安心一點。
當然,做交易不是要自欺欺人,不用刻意把報表修的很完美,
畢竟是自己要拿來交易使用,在合理的範圍內把績效提高是可以的。

當然報表上還有一些關鍵數據,像是夏普比率、Z值等,
如果你詳細一點了解的話,會發現很多數據都跟平均報酬與報酬標準差有關。
這邊把夏普比率與Z值所在的報表放上來給大家看,讓大家知道到哪看。
前兩張是上述波段程式的績效比率表與交易序列分析表:



下面兩張是上述當沖程式的績效比率表與交易序列分析表:




報酬的平均值與標準差關乎報酬的分布情況,
通常都簡單以常態分配來視之,如下圖所示。



所以平均值越大,表示整體獲利越往0軸的右邊(正向)走,
而標準差越小,表示大部分的獲利會越集中在平均值附近,
這樣就表示整體的獲利會比較穩定,不過交易次數不能過多。
基本上,當你有照上面獵人所說的績效衡量去走,
其實你的程式績效表現就會相對穩定,不會差異太大。
當然以上所說是純粹以觀看報表績效而言,
還有一部分是必須檢視程式撰寫方式才可以衡量。

程式架構-簡單V.S複雜


常常有人說,程式寫得越簡單越好,但是不代表複雜就一定不好,
但是能用簡單的策略寫出會賺錢的程式,誰想寫的很複雜阿!
而且過於複雜的程式,裡面所會發生的情況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
有時候裡面有些條件會互相影響,產生一些出乎意料的結果,
萬一爆一次,可能就掛了,這才是我們最害怕的情況。
還有一點,寫的複雜不表示是要刻意去描繪市場走勢的程式喔!
太刻意劃線給指數走的程式,可能會跑出不錯的報表自嗨而已。
但是以台指期來說,要用簡單的邏輯寫出可以穩定賺錢的當沖程式,
其實是很不容易的,要就是很多進場濾網,要不就是很多出場條件。
尤其最近市場波動越來越小的情況下,行情也很難拉出去,
當沖要賺錢真的越來越不容易了,當然也有人覺得波段不好做,
不過今年到目前為止,波段應該比當沖好做才是。
所以撰寫一個程式的複雜程度可能會視市場而變,
並不是複雜的程式就一定賺不到錢,簡單的程式就一定賺錢。
有的市場可能用簡單的交易邏輯就可以賺錢,像一些新興市場就是。
有的市場可能要用複雜一點的交易邏輯才行,就像台灣市場。
有時候還要取決於市場的深度,台灣市場太淺碟,
容易被控制,自然不容易用簡單的策略來賺錢。
建議大家有機會還是走向海外市場,來分散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