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 service [at] bituzi.com
幣圖誌首頁 facebook粉絲團 google plus google plus


【經濟學人料理】去太空,挖白金!!


前往小行星挖礦似乎是個瘋狂的想法。真的能實現嗎?


現實真的能勝過科幻小說?「星際能源公司(Planetary Resources, Inc.)」於4月24日在西雅圖飛行博物館舉行記者會,焦點就圍繞在這個問題上。星際能源公司提出的計畫,認為可以挖掘小行星的金屬礦,然後再將它們運回地球。

這聽起來就像是詹姆士‧卡麥隆(James Cameron [注1])的電影劇本,甚至正確地說,卡麥隆先生事實上就是該家公司背後的金主之一。然而,該公司背後的團隊聲稱他們可不是鬧著玩的。星際能源公司的創辦人為:彼得‧戴門地(Peter Diamandis)他是X Prize [注2]的推波助瀾者,並在2004年的時候頒發X Prize的大獎給保羅‧艾倫和伯特‧魯坦,因為兩人創造人第一架私人太空飛行船;另一個創辦人名叫艾瑞克‧安德森(Eric Anderson)是「太空探險(Space Adventures)」公司的老闆,已經有7次運送旅客上太空的經驗。Google的執行長賴利‧佩吉(Larry Page)和董事長艾瑞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也是幕後金主之一。當然,查爾斯‧西蒙尼(Charles Simonyi)這位過去監督微軟Office軟體開發的工程師也榜上有名(西蒙尼過去參加過安德森的太空旅遊團兩次)。有了這樣大咖的演員名單,我們至少應該有禮貌地嚴肅看待 [注3]。

[注1]卡麥隆(James Francis Cameron)生於1954年8月16日,是一位加拿大電影導演,擅長拍攝動作片以及科幻電影。他導演的這些電影經常超出預定計劃以及預算,不過都很賣座。目前電影票房史上最賣座的兩部電影--《鐵達尼號》(1997)和《阿凡達》(2009)都是他執導的作品。詹姆斯•卡麥隆電影的主題往往試圖探討人和技術之間的關係。資料來源:Wikipedia。

[注2]X Prize是個非營利機構,每一年會出一到奇怪的題目,尋求聰明的頭腦來解決困難。最有名的難題是2004年,由企業家彼得‧戴門地贊助1000萬美金,希望能夠建造出私人的太空飛行船。最後由微軟的共同創辦人保羅‧艾倫(Paul Allen)和在美國航空設計工業裡聞名的伯特‧魯坦(Burt Rutan)創造出第一架私人生產的太空飛行船(Spaceflight)。有趣的是,保羅和伯特兩個人的計畫總共花費了1億美金來達成這項技術,完全是獎金的10倍價格!!

[注3]本段出現太多的人名了,如果讀者混淆了裡面的人物沒關係,只要知道是一群很厲害又有錢的人支持太空挖掘貴金屬的工作。星際能源公司背後的金主很多:Google共同創辦人和董事長、微軟Office軟體開發主任、阿凡達的導演、以及私人太空旅遊公司的老闆,這些人都是有錢的聰明人。作者並不十分看好這項「天馬行空」的計畫,但是礙於公司背後的支持者都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就只能假裝嚴肅地看待。


《一分鐘譯者摘要》
譯者本周找了一篇關於科學領域的文章,讀起來有趣,但是翻譯起來卻有點笨重的感覺。

文章的脈絡是這樣子的:貴金屬鉑,也就是白金,因為產量稀少而珍貴。根據科學家的推斷,地球的中心(也就是地核)擁有豐富的鉑類金屬。地球、火星、木星這些大行星(planet)在太陽系形成的過程中相互「撞擊」,產生了許多碎石堆,而這些小的碎石堆構成了一個個的小行星(asteroid)。也因為這些小行星來自於地球等大行星的碎片,所以合理推斷,小行星一定具有跟地球相似的貴金屬。

於是有一家「勇敢」的公司,叫作「星際能源」公司。募集很多錢,想要在2014年實現願望。該公司的金主們,各個背景強硬,有Google的共同創辦人和董事長、前微軟Office軟體開發主任,以及世界一流的航太工業工程師,最後再加上阿凡達的導演,整個團隊星光閃閃,好比洋基的鑽石打線。

要開發小行星上的貴金屬有兩個方法:
(1) 找到一個合適的小行星,趁著它運轉的位置靠近地球的時候,發送一個聰明的機器人到該行星,然後進行挖掘的工作,等到累積一定的數量後再送回地球。
(2) 用現有科技把小行星拉到靠近地球與月球運行的軌道上。
第一個方法很難,首先必須要能打造出一台可以吃苦耐勞又聰明的機器人。第二個方法有很大的風險:小行星放置的位置只要稍有差錯,可能就會引起小行星撞擊地球或月球之類的災難。另外,這兩項計畫的花費,一定會是全人類歷史上最昂貴的行動。

最後,這項不現實的計畫有個難題,鉑金屬是因為稀少而珍貴。如果星際能源公司真的大量開採並運回地球,那鉑金屬的價格不就是大跌了嗎?那又如何損益平衡呢?於是,作者嘲笑這群人:就像是一群經濟學家,目的僅僅是為了看看開採外太空的礦物會給金屬市場帶來什麼衝擊。

當飛行到太空變得簡單,某些小行星(asteroid)看起來就變得「秀色可餐」。有很多小行星是在太陽系形成時,所遺留下來的鬆散碎石堆。其中有很多的碎石堆是來自於過去的數十億年行星(planet)互相撞擊而成的。這些特別的碎石堆(小行星)就是星際能源公司的購物清單,因為行星形成的過程,是先由礦物融化、然後一層一層包住地核,最後地幔和地殼也因內容物的不同而分層。這樣的結構幫助我們可以集中開採有價值的礦物。舉例來說,在地球「表面」的鉑(白金)與其他鉑類金屬數量稀少,但是估計在行星的地核會有更多的貴金屬。依同樣的邏輯,這些有價值礦物可能在行星(planet)撞擊成小碎片後,形成小行星(asteroid)。事實上,當發現表層具有豐富銥(iridium [注4])的岩石時,地質學家認為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的第一個跡象。

[注4]銥(iridium)於1803年在鉑的不溶雜質中被發現。主要發現者史密森‧特南特(Smithson Tennant),將其命名為Iridium,其名源自虹神(Iris),因其有許多不同顏色的鹽類。銥是一種硬度高且脆,銀白色的鉑族過渡金屬,高溫時可壓成薄片或拉絲。銥是密度第二高個的元素(僅次於鋨),即使在測試溫度2000℃的高溫,銥也仍是最耐腐蝕,耐磨的材料。汽車工業界,銥可用於製作高檔次火花塞的放電極,其性能優於銅質火花塞。由於銥耐磨的特性,過去也大量用於鋼筆之筆尖。於筆尖上附上一塊耐磨之鉑銥合金,稱為銥點。現今仍保留銥點之稱呼,但已很少含有銥。資料來源:Wikipedia

大部分的小行星坐落在火星和木星的運行軌道之間。其中有為數不少的小行星是靠近地球的,被稱為NEAs(near-Earth asteroids,靠近地球的小行星),以星際間的距離來說,NEAs與地球的距離就像是我們吐一口痰一樣的近距離(interplanetary spitting distance [注5]),所以值得研究這些礦物資源 ─ 當然,如果開採費用可以經濟一點的話就行了。

[注5]一開始譯者看到這句話也不知道事什麼意思,查了字典後才知道是一句俚語。「一口痰吐出去的距離」意為著距離很近,所以在小行星開採礦物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沒想到《經濟學人》用這種俚語,真是有趣。

不要好高騖遠

首先應該是要找到一個可能達成的目標。目前約有九千顆NEAs是為人所認識的,其中大部分的NEAs是因為未來可能會撞擊到地球,才被發現的。從這九千顆去挑選將會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是星際能源公司的計劃卻是要飛到更遠的外太空去。預計2014年就能以幾百萬美金的低價,將一組小型的太空望遠鏡送到外太空,其功用是尋找一個容易抵達的小行星,並利用小行星(asteroid)繞著行星(planet)運轉到靠近地球的時候進行開採。而且小行星運轉靠近地球的頻率必須要高一點,足以能夠支持礦物開採與運送回地球的使用頻率才行。

找到合適的小行星應該不會太難,但是下一階段將會更困難。僅在過去的十年間,當一組適合的小行星被挑選出來當作開發的目標時,星際資源公司計畫發送第二波的太空船,更近距離地勘察已被挑選的小行星。這比單純用太空望遠鏡觀察軌道上的小行星,還要更加的困難。雖然,用現有的科技是可以做得到的,真正的難處就是星際資源公司省略不談的地方。

廣泛地說,有兩個方法可以把這些好東西運回地球。第一,可以試圖去挖掘一顆體積大的小行星,等到它運轉到靠近地球的地方,並算好負重量後將小太空船降落在小行星上,這就是為何要仔細研究合適的小行星軌道的原因了。然而,這個方法需要聰明的機器人,能夠待在小行星獨自工作好幾年,挖掘並加工處理有價值的礦物。第二個方法,就是挑選一些小行星,並把它們放置在靠近地球和月亮的軌道上,然後在適當的時候挖掘。但是這樣做會因成本增加而降低了開採小行星的價值,以及存在風險:只要在拖曳小行星的過程稍有差錯,將釀成大災難。

無論哪種方式,所有的費用將有望成為世界之最。一份最近來自於凱克研究機構(Keck Institute)的報告評估,每拖曳500頓的小行星回到月球的費用將超過25億美金。更早的研究指出:為了要達成目標,小行星的挖掘工作需要1000億美金。更重要的是,需要新技術的主機,包含較有能量的太陽能板、電離子引擎、外太空採礦設備和機器是鍊油機。

毫無疑問地,只要有「足夠的錢」以及能「實際運用的精巧設備」,所有上述的事情都能做到。但是真正的問題不在於供給面,而是在消費面。鉑、銥和其它貴金屬都是因為稀少而珍貴。如果因為大量挖掘行星碎石,而讓這些金屬變得普遍,貴金屬也將變得廉價了。這個團隊的重要成員可能不會企業家或是創投資本家(督促企業和出錢的人),也不是去建造硬體設備、讓一切變得可能工程師。而是一群經濟學家,想嘗試看看將大量的鉑從外太空運回地球後,會給鉑價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太空挖掘貴金屬其實做得到,但是成本遠遠大於效益,不過有夢最美。

藍詩圖盾
對於國際經濟和總體經濟有興趣,樂於翻譯有興趣的文章,分享給每一位朋友。

原文網址: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53419

《本文亦刊登在新女人生活 Womany.net

1 意見:

匿名 提到...

buy tramadol online mastercard overnight tramadol dosage extended release - tramadol online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