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 service [at] bituzi.com
幣圖誌首頁 facebook粉絲團 google plus google plus


【經濟學人料理】第三次工業革命


產業數位化將改變產品的生產方式,也改變工作的型態。


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晚期的英國,由紡織業的機械化開啟先河。初期的布料是由數以百計的織布農舍裡的工人,用雙手編織而成。最後匯聚所有的紡織機而成為一座紡織廠,現代化工產因而誕生。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在20世紀初,當時亨利‧福特掌握了移動式「生產線」的要訣,引領大規模生產的時代來臨。前兩次的工業革命使得人們變得更富裕與更都市化。現在,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在進行中:製造業正走向數位化。本周經濟學人的特別報導主張,這不只改變商業型態,也影響到其他層面。

有許多劃時代的科技正融合在一起:聰明的軟體、新材料、更靈巧的機器人、新的輸出技術(特別是3D立體印刷),以及整體網路的服務。過去的工廠總有著快速地大量生產相同產品的思維,福特曾說過很經典的一句話:車主可以選擇任何自己所喜愛的顏色,只要他們喜歡的顏色是黑色 [注1]。但是,依照顧客想法量身訂造的小批多樣化商品,其生產成本正在下降。工廠在未來將會把重心放置在「大量的客製化」 ─ 讓工廠看起來更像過去的織布農舍,而不是福特的生產線工廠。

[注1]這句話用中文讀起來不太直覺,讀英文的話,就能體會其中的幽默:“Car-buyers could have any colour they liked, as long as it was black.”。原意是:因為福特為了壓低生產成本,所以只大量生產「黑色」的福特汽車。福特因此幽默地說:「我只有黑色的福特汽車,只要車主喜歡黑色的車,那你就可以選擇你所喜愛的顏色。」也就是說,如果車主一開始就喜歡黑色,他們在選擇汽車的顏色上當然就會選黑色了。

《一分鐘譯者摘要》
在古代,知識的取得不易,用竹簡抄錄下來的書籍體積過大,往往一本書的內容就需要好幾「卷」的竹簡,才能完整地呈現。古人學富五車的知識量,可能僅是現代書本的兩三本而已。我們可能沒有古代聖賢的聰明才智,但是我們所擁有的資訊量遠勝古代聖賢。身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有成千上萬的新知識產生,人的生命有限,如何篩選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知識,變成一個重要的課題。

工業革命為人類的生活帶來新的面貌,也改變了產業的型態。第一次的工業革命讓機械代替人力生產織布;第二次工業革命,則是運用「生產線」的邏輯提升產能與壓低成本;第三次是透過電腦科技的整合,開創另一番新局面,中產階級可能會微縮,因為越來越多的工作需要更高的技術;低階工作的需求相對穩定,例如我們不會花幾百萬元買一個機器人來炸雞排。

3D印表機的原型可能來自於工廠的模具機,代表這不是一個全新的想法,不過3D印表機的出現,意為著在未來的實用性變得更廣泛,不再侷限工廠或是研究室,而是走入民間。3D印表機的掃描時間與「列印」時間都需要好幾個小時,因此,若把3D印表機拿來當做生財的工具,商品就必須要是「高單價」、「高度客制化」、「體積小」等特性。譯者試著猜想:如果能把每個人的器官先掃描一變,並將檔案儲存起來,等到有一天心臟的血管阻塞、或是打籃球摔斷腿,醫院可以從電腦把你的檔案叫出來,按一下「列印」,就可以幫你做移植的工作。當然,製成的原料適不適用於人體,是必須要克服的。另外,3D印表機不是無敵暴貴,只要不到兩萬美金就可以買到了。

以第一代ipad為例,一台售價499美金,總勞力成本只有33美金,鴻海在中國的組裝廠的成本只有8塊美金。這代表在高階產品上,勞力的成本越來越不重要,而且品牌、服務與行銷是獲得最多利潤的部分。未來將有更多的高單價產品會回流的美國生產。

譯者覺得本篇文章的內容,有許多值得反思的觀點:
1. 知訊量爆炸,該如何篩選或擷取新知?3D印表機在2010年就問世了,為何我在2012年才知道?
2. 產業型態在改變,中產階級會萎縮,M型結構將越來越明顯。
3. 「人力成本」對第三次工業革命來說,已不再是決勝點。品牌、服務與銷售變得更重要了。

走向3D

老舊的製程方法,包含將大量的零組件用螺絲釘鎖起來或是用銲槍接連起來。然而,新產品可以在電腦裡頭設計,並透過3D的印表機「列印」出來。3D印表機是透過連續多層印製堆疊後,將一個立體的產品「列印」出來 [注2]。另外數位設計的產品透過簡單點擊滑鼠幾下,就可以隨意改變設計圖的形狀。3D印表機可以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自行完成列印,並能夠製造出許多連傳統工廠都生產不了的複雜產品。隨著時間發展,這些令人驚艷的機器或許能夠在任何地點,製作出絕大多數的產品,無論是在你家的車庫還是遠在非洲的部落。

[注2]3D印表機這個發明真的太強大了,強大到譯者也嘖嘖稱奇,但是這項產品卻早在2010年就上市了。據譯者一位在科技業上班的朋友說,在廠房裡面做模具的機器就類似這樣,只是大了許多,製成的原料不同。目前最有名的3D印表機製造商是Zcorporation,3D印刷的製造過程是:先將實體產品掃描(據說要花上好幾個小時),然後安裝墨水和素材粉(公司機密),接上電腦就可以進行3D「列印」了。或者直接在電腦設計,直接輸出。最令譯者訝異的是,居然連板手中間的轉輪都可以轉動來調整板手的力距。說這麼多也很難體會,看看製作板手的影片連結吧!

3D印表機的應用真是令人嘆為觀止。目前已經正式運用在助聽器和高科技軍事戰鬥機的部分零件,以客製化的形式「列印」出來。供應鏈的地理位置將面臨改變:一位工程師在沙漠中工作,發現他缺少某項工具,但是又無法從最近的城市運過來時,他可以輕鬆地下載設計圖檔並把該工具「列印」出來。因為缺少某項零件而停止工作,或者是顧客抱怨再也找不到老舊備料零件的日子,將會步入歷史。

其他事物的改變同樣地令人關注。新材料的重量比舊材料更輕、更堅硬、更有韌性:碳纖維目前正取代鋼鐵和鋁,無論是飛機或者是越野腳踏車上,都被廣泛地運用。新技術讓工程師能夠切割出極微小的單位,奈米科技給產品的功能增強,例如繃帶能治癒傷口、引擎變得更有效率,連庭園造景的石頭都變得容易清理。基因工程的病毒正被培養成為像電池一般的產品。再者,網路能匯集更多的設計師共同開發新產品,使得產品的進入門檻降低了。過去,福特必須要籌資大量資金,才能建造巨型的福特紅河(River Rouge [注3])工廠;今日若要擁有與福特相當的成就,只要一台筆電加上對創新的渴望就可以開始自己的事業了。

[注3]福特的紅河工廠位於美國密西根州的迪爾伯恩(Dearborn),該地是創辦人福特的家鄉,也是福特全球總部的所在地。資料來源:Wikipedia。

與所有的革命一樣,這次的工業革命是具有破壞性的。數位化技術已經震撼媒體業和零售業,就像過去紡織工廠擊潰手織機、福特T型車讓馬蹄鐵匠失業一樣。很多人將會因工廠的未來感到不寒而慄,因為再也不是身穿油膩工作服的工人操作著骯髒的機器。很多工廠會變的極度乾淨,也會有很多廠房會被閒置。有些汽車製造商裡每位工人的產能是十年前的兩倍,有更多的職位不再是工廠地板上的工作,而是在附近的辦公室進行,裡頭匯集了設計師、工程師、IT專家、物流專家、市場營銷人員和其他專業人士。未來的製造業工作將要求更多的技術。很多枯燥、重複性的工作將會被淘汰:工人不再需要鉚釘槍,因為產品上面找不著任何需要鉚釘的地方。

這樣的革命將不只影響到產品的製成,也影響到在什麼地方生產。工廠過去都是轉移到低工資的國家,以求壓低勞力成本。但是勞力成本的因素已經越來越不重要了:第一代的iPad價值499美金,只有33美金是屬於勞力成本,最後在中國組裝的費用僅占其中的8塊美金而已。原本境外生產的商品正慢慢回流到富裕的國家,原因不是中國的工資上漲,而是企業目前想要更加靠近客戶,以求快速地掌握客戶回應、調整顧客的需求。加上有些產品很複雜,需要產品設計師和技工待在同一個工作地點。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估計,在運輸、電腦、合成金屬和機械等領域的商品,目前是美國向中國進口,但是在2020年約有10~30%會回流到美國生產,也會為美國增加一年約200億~550億美金的產值。

新事物的震撼

消費者對於適應「快速取得」好產品的新紀元一點都不覺得困難。然而,政府可能會比較難適應。他們的本能是保護現存的產業和企業,不是保護這些具破壞性的、一夕成名的創新企業。政府傾注大量的補貼給老舊的企業,並恐嚇想把工廠移到國外的老闆們。政府花費數十億幫助老企業開發新技術,根據他們「聰明的」腦袋,認為新技術將能成為市場的主流。而且,他們一廂情願地認為製造業是優於服務業,更別說金融業了。

這些都是沒道理的說法。因為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勞斯萊斯(Rolls-Royce)不再販賣噴射機的引擎了,它是販賣飛機引擎實際在天空運作的「時數」 [注4]。政府在挑選贏家(企業)的能力爛透了,而且情況有可能變得更糟糕。由其當這些不受政府青睞的創新企業們,在網路上和工匠們交換設計並製造成商品後,就能以車庫為基地,將產品銷售到世界各地的時候,更能說明政府眼光不佳。對於革命的大行其道,政府應該嚴守一些原則:建立更好的學校來培養高技術人才、明確的法令,與提供各類企業領域一個公平競爭的場所。剩下的就交給革命者吧!

[注4]這句話的意思是,勞斯萊斯的引擎不是「整顆」賣給航空公司,而是「租」給航空公司並以小時計費。租借行為應該屬於服務業,作者以此例來說明製造業與服務業的界線變得模糊。

新科技不只拉近國與國的距離,也拉近了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距離。

藍詩圖盾
現正在美國就讀經濟學研究所,師從國際經濟學家Winston Chang。藍詩圖盾對於國際經濟和總體經濟有興趣,樂於翻譯有興趣的文章,分享給每一位朋友。


原文網址: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53017

《本文亦刊登在新女人生活 Womany.net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