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子房語錄:找一個可以安居到終老的好地方,先想想這地方可能發生的未來。
紅色子房在大學裡兼課教都市計畫,常有機會向資深教授取得一些都市計畫研究報告。繼上週「居住正義的解決方案不在補貼住宅而是工作」一文獲得讀者及首購族群熱烈回響後,基於想提供一些實質的幫助與建議,紅色子房整理出五張政府未正式公開的都市研究資訊,提供給讀者們參考。
上篇文章提到工作機會仍多集中在台北都會區,由於台北都會區的房價已經非一般首購族可以負擔,紅色子房把研究範圍拉大,將政府對新竹以北的北台灣都會區研究計畫擷取五張圖表,進一步以「便利、舒適、安全」三個方向協助讀者們思考未來安居置產的所在。
第一張圖,從北台灣各城市定位來看工作發展機會
台北市做為首要經貿中心的地位自然不容撼動,但是隨著科技走廊的往南延伸,桃園航空城的發展壯大,加上東北部城市的觀光發展,企業往台北都會區以外發展也有跡可循。比如說,科技新貴們不一定執著在內科上班,往中和、土城、平鎮等房價相對便宜的科技走廊地帶也有高薪的發展機會。
第二張圖,從大眾交通場站節點來看居住的便利性
隨著高鐵、台鐵、各城市捷運計畫的實施,各場站周邊5公里生活圈都是相對便利的安居好所在。例如,板橋及南港車站已經與台北車站相同具三鐵交會的方便性,桃園青埔站則是有高鐵與捷運交會的新市鎮發展潛力,至於松山、萬華、桃園、中壢等有台鐵與捷運交會的概念,沿著這些區域置產,加上紅色子房之前撰文提到三環三線的環心發展概念,可以做為讀者的參考。
第三張圖,從水與綠資源看居住的舒適性
比起擁擠的香港、上海等大都會城市,在北台灣都會區的好處就是容易親近水與綠休憩資源。周休二日騎腳踏車親近大自然已成為全民運動,休旅車人口持續成長,若是出門就有青山綠水,開窗就有鳥語花香,這樣的「家」才是可以永續宜居的舒適房子。除了居家周邊公園街道的「都市綠」外,若能夠在30分鐘車程內到達永久保育的「自然綠」區域,是值得讀者參考的取向。
第四張圖,從全球氣候變遷趨勢看居住的安全性
雖說台北市寸土寸金,但若以台北盆地地形加上全球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趨勢,以50年長期來看在台北市買房子其實比新北市或桃園縣有更高的災害風險。目前台北市是以堤防對抗海平面的上升趨勢,但若是未來碰到類似日本311的海嘯加地震雙重災害,後果也是不堪設想。因此,有幸在台北市買房子的朋友應居安思危,沒錢在台北市買房的朋友也不用太難過。
第五張圖,從地震斷層帶分布看居住的安全性
台灣是地震帶分布相當多的地方,相信大家對於三不五時搖晃的地震早已見怪不怪,但對於地震帶的分布相信沒有一個建商會告訴你。紅色子房提供地震斷層帶的分布,以及災害疏散的交通網路,提醒在鄰近斷層帶區域購屋的朋友應該更著重建築結構安全及防災避難措施。
在台灣「有土斯有財」的傳統觀念裡,有人辛苦工作存錢一生就只買一棟房子。當首購族們面對每天琳瑯滿目的建商廣告、到處現在不買以後就會後悔的訊息時,希望紅色子房這五張圖可以客觀地幫助讀者,從工作、便利、舒適、安全等面向找到合適自己的購屋區位。
對於可能一生只買一次的房子應以讓自己長久安居樂業為依歸。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