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 service [at] bituzi.com
幣圖誌首頁 facebook粉絲團 google plus google plus


哈囉!一分鐘玩轉經濟學(三) --- 貨幣

(請務必先行閱讀「哈囉!一分鐘玩轉經濟學(一)」、哈囉!一分鐘玩轉經濟學(二)再讀此文)

談錢傷感情,不談又不行。過年期間大家收了多少紅包呀? 或是發了多少紅包~(-_-) 小弟不才,今年還是收了長輩給的小小鼓勵。什麼? 捐出來!? 我很有經濟理性地say no。誠如前篇所述,把貨幣當商品的話,越多當然會感到越舒服。「你這不是廢言嗎?」你會這樣說;別急,我會這樣說,肯定別有用意,讓我們看下去。

貨幣這商品有點特殊,它必須同時具備四個特性,要能買東西(廢話)、要有價值(廢話)、要能記帳(廢話),最後還要很有個性的,你想啥時候用都行(廢話)。說了半天好像等於白說,所以你認為信用卡可視為貨幣嗎? 「塑膠貨幣! 當然也是貨幣囉」有人趕緊搶答;「喔!? 難道你家記帳都是這樣記的嗎? 今天買愛瘋,花了半張卡片,吃麥當當,花了二十分之一的卡片,…」「所以信用卡是貨幣嗎? 」Of course NOT~~,不過有個東西很尷尬,「黃金」。它也具備那四種特性,所以在研究黃金時,絕不能單純把它當成投資商品來看。

好,既然貨幣視為商品的話,那價格又是什麼? 答案是利率。一樣的概念,當市場對貨幣需要很多的時候,利率嘩嘩嘩的上升;反之亦然,還記得前篇野田妹的囧事嗎?(who care~) 「喔? 那誰來生產這『商品』?」有人追問。「中央銀行!」(請各位記住,跟鈔票有直接關係的只有央行喔,請曾經答過「經濟部、財政部、總統、財神爺、周董、阿貓阿狗」的同志們請改正一下,謝謝。)「那誰賣這商品?」「央行賣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賣給你我。」

其實央行這最上游商人很愛管事,他訂定賣給商銀的價,也在乎下游商銀的貨幣定價。小聲說一下,央行不只印鈔票,也會拿鈔票來換東西,債券、匯率等市場都看的到他的蹤跡。譬如說,他拿鈔票換回債券,市場上鈔票變多了,利率會咚咚下跌。此時,大家嘩地一下,搶錢去~ 市場熱絡了,物價隨之膨脹起來囉。或者說,他拿鈔票換回外匯,市場上鈔票變多了,本國貨幣自然貶值囉(往後開放市場相關篇章會細細說明)。

好,停在這邊,不免俗地,我們先來簡單快速統整一下貨幣供給面:
央行老頭看看自己家有多少田地(黃金存量),再看看內外生意做得多大後(外匯存底、信債)開始生產貨幣來搞定所有人的需求(M1或M2)。老頭很愛管閒事,賣給商銀這人一個價(重貼現利率),也在乎商銀賣給其他人的價(利率);此時,政府說老頭幹得好,我管不著你,但我們還是可以手牽手共創美好的未來(經濟成長)。

當然,玩轉經濟學的忠實讀者們肯定清楚,市場有供給面就有需求面。我們不管各家經濟學派怎麼說,回歸框架一文最原始的本能,不管這東西可不可以拿來交易,可不可以儲值,或可不可以投機一下,對個人來說,「能讓我感到『舒服』的,我就要」,對廠家來說,「能讓我『獲利』的,我就要」。

就像你買東西一樣,心裡會有一個預期的價格,看到太高的坑爹價,你會說「林老師~太黑了吧!」;反之,看到老闆無數次跳樓(每次看到路邊這招牌就覺得好玩)的大降價,多少會有點好奇心和被誘惑吧。

同框架一文的概念一樣,貨幣這商品供給增加後,價格(利率)低過你的預期,你的貨幣需求就會蠢蠢欲動地增加。拿到錢後,有人拿去存、有人拿去買樂透、有人買債券等投資商品(同樣把債券視為商品,市場需求增加,債券價格上升)等等。「那還有其他因素嗎?」 當然有!台灣話說得好,「逍貪鑽雞籠」、「軟土深掘」,有錢後你會想更有錢,嘿嘿,沒人嫌錢多吧!所以貨幣需求一樣增大了。

到這邊,還得說個小東西,「貨幣需求不完全等於持有貨幣」,你拿到鈔票後,不會只把它放在床底陰暗角落讓螞蟻做窩吧!?只要把鈔票拿出來能幫你再生出「錢仔」的事,即使有些風險,你還是會幹。所以,貨幣需求包括了持有貨幣和去生錢仔的行為。同樣地,我們來簡單快速統整一下貨幣需求面: 給我財富,其餘免談。

大過年的,大家對紅包裡錢認識多一點了吧,祝大家「財」富「才」富,一分鐘玩轉經濟學下次見。

★小貼士♀:
從今往後談到、聽到、看到、想到、夢到貨幣供給面,就是:
一個愛管事的央行老頭以利率為價,賣貨幣給商業銀行,而後商業銀行賣給你我。
★小貼士♂:
從今往後談到、聽到、看到、想到、夢到貨幣需求面,就是:
給我財富,其餘免談。


本系列文屬於「快餐」性質,讓繁忙的人們能在有限時間內建構起經濟體系的思維,但如筆者曾述,經濟體系是個縝密龐大的系統科學,對上述議題有興趣欲繼續深究的讀者朋友,敬請參考坊間經濟學專業用書。

玩轉赫卜曼
美國紐約經濟博士生,美國知名經濟學會會員;研究領域: 國際經濟、產業經濟、區域發展,已發表多篇SSCI等級期刊論文。

「經視也」意在開拓大家的視野,藉由簡短論述引領大家看懂經濟,預見趨勢,得以作出屬於個人的適當理財決策。

本欄論述僅供參考,請投資人自行斟酌投資選擇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