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25 Best Financial Blogs
TIME雜誌透過對業界的訪問及調查,評選出了25大最佳財金部落格。這些財金部落格的內容方向是什麼?又有些什麼有趣的故事?這裡為你擇要整理如下: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
誰是TIME的第一名?「文筆優美又有創意,克拉克獎章評審委員會認為足以媲美日本的俳句,狄更遜的詩和馬蒂斯的油畫。」
堅稱自己是「自由主義者」並關注經濟焦點、政府經濟政策以及勞健保機制,該部落格主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Krugman最廣為人知的論述,在於1994年底發的〈亞洲奇蹟的迷思〉(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一文指出,東亞各國以往藉由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產因素「數量」的不斷增加使用,所造就的「經濟奇蹟」,已因生產因素的衰竭,但技術進步卻無法提升而接近尾聲,將與一九三○、五○年代的蘇聯奇蹟那樣地消失相互呼應的特異觀點,引發世人議論紛紛。
恰恰就在兩年半之後,東南亞金融風暴爆發,低迷氣氛席捲全球,似乎正好印證其「亞洲奇蹟殞落」的預言!Krugman一戰成名,「亞洲奇蹟迷思」被一再探討分析,他的言行亦被全球媒體大量引述報導,「大師」、「諾貝爾獎候選人」等頭銜加身,而其過去所寫的文章也水漲船高,洛陽紙貴。
哈佛商業評論主編福克斯指出,雖然他在自己部落格毫不掩飾自己的政治立場,亦常被批評為「比凱因斯更像凱因斯」、是偏向費邊社(Fabian Society)的「社會主義者」等等,但他的比喻生動(例如談論健保制度,運用「健保殭屍」Health Care Zombies等詞彙來說明問題;談到東歐三小國便以「No BELL Prize」來諷刺他們用內部貶值的方式來規避帳務等等),敘事條理分明、深入淺出,即便讀者不喜歡他的政治觀,仍可從中獲得有益的經濟觀點。
「everything we're seeing makes sense if you think of the right as representing the interests of rentiers, of creditors who have claims from the past — bonds, loans, cash — as opposed to people actually trying to make a living through producing stuff. Deflation is hell for workers and business owners, but it's heaven for creditors.( 如果你認為,相對於人們製造各種東西、實際進行生產以謀生,利息也可視為著放款者、擁有各種債權的債權人們的生產,那我們所看到的一切也就說得通了。通貨緊縮是工人和企業主的地獄,但它是債權人的天堂。)」
Felix Salmon
緊跟在諾貝爾獎得主之後的,則是路透社記者Felix Salmon。
除了經濟學之外,該部落格對經濟政策、產業、新興市場、股債市等等都有所著墨;
而在經濟評述上不同於第一名的紮實理論,Felix Salmon的特點及吸引人之處在於呈現重要新聞事件及資訊之間的聯繫,並常在龐雜的實際資料以及推理中提煉出有趣的觀點。
記者對特定事件或產業長期的進行觀察比較,讓該部落格的文章甚至贏得UC Berkeley經濟學教授J. Bradford DeLong的特別讚賞。
有興趣的讀者,這裡有一個了解該blog風格的範例:
不知臺灣的讀者是否常常看到近來如雨後春筍般崛起的團購網?甚至團購優惠整理網站?
地圖日記的百萬團購被Groupon收購以後,Groupon正式成為臺灣最大的團購網站;Felix Salmon觀察產業,提出了一篇有趣的文章:
Groupon如何有效地利用其規模
文章中概略的探討了團購網如何運用會員的規模來增加團購效益並面對其他團購網的挑戰。
想了解產業的現況,Felix Salmon的文章可說是輕鬆易讀又能呈現脈絡的選擇。
除了這些正襟危坐的Blog,我們也要看看有沒有其他有趣的例子:
Business Insider
網站Businessinsider.com的內容主要為科技新聞以及相關的整理調查,佐以其他詭異的商業新聞(恩,偶爾也包含「美國最安全的13個城市」、「Steve Jobs十大失策之事」之類的東西),日均訪問量為92萬人次,日收入大約有新台幣38,382元,網站總價值約為新台幣254,976,018元。
雖然這些個數字看起來非常歡樂,但創始人Henry Blodget卻曾表示,
在2010年裡,他通過Blog正在成長中的新聞和會議運營,共取得了480萬美元的營收,扣除支出,加上省吃儉用,他最後的凈收入約為—
2127美元!(是的,約僅合臺幣六萬多元)。
他在Blog中略帶自嘲地表示:「這筆錢夠我去買台MacBook Pro了。」
作為美林證券的前分析師,他曾是華爾街風雲一時的人物,上世紀末,他針對互聯網企業修正了市盈率模型,並準確估算了亞馬遜的股價增長,使自己名聲大振。 但在網絡泡沫期間,他卻因涉嫌內線交易、並向公眾隱瞞分析實情,而最終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剝奪了證券師資格—成為了在網路上可以盡情發聲的「Business Insider」。
看看幾篇Businessinsider的中文報導:
揭秘谷歌手工作坊:激發員工創造
調查顯示3成用戶家中擁有1臺以上iPad
十大瘋狂初創公司理念(組圖,例文如下:)
GameCrush
GameCrush讓你每分鐘付0.60美元,與一位女士玩Xbox Live遊戲。你可以基于你的火熱度(hotness)、遊戲技巧(gaming skill)等,來評估你的“PlayDates”。 GameCrush此前募集了70萬美元種子基金。
有趣的是,BusinessInsider排行第20名,文章內容也遠不及前幾名BLOG來得專業又多汁,這類內容卻最常被轉譯為中文流通…
下面我們就列出二十名的所有完整連結,供你尋寶囉。
No.1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
No.2 Felix Salmon
No.3 Marginal Revolution
No.4 Calculated Risk (在2005年開始警告美國房市風暴的知名部落格)
No.5 Freakonomics (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
No.6 The Consumerist
No.7 Ezra Klein
No.8 Planet Money
No.9 Zero Hedge
No.10 The Big Picture
No.11 Economix
No.12 Free Exchange
No.13 Street Sweep
No.14 DealBook
No.15 Megan McArdle
No.16 Real Time Economics
No.17 Naked Capitalism(Yves Smith常常會有很多財政內部的消息,早在銀行抵押權出現問題前便對此議題有深入討論。)
No.18 WalletPop(該部落格的文章會融合整理許多部落格的見解,以個人的消費行為為主軸;閱讀該部落格,可以給讀者很清楚的數字和花費的概念。)
No.19 The Wealth Report
No.20 Paul Kedrosky
No.21 Dealbreaker(Bess Levin的文章「不嘲笑華爾街;而是和華爾街一起談論幽默」而廣受歡迎,New York Times專欄作家推薦。)
No.22 Rortybomb(Washington Post的作家Mike Konczal,善用很多數據和圖表分析議題。)
No.23 Econbrowser(鼎鼎有名UC San Diego的教授James Hamilton,他是經濟學教科書的作者之一。)
No.24 Grasping Reality with a Sharp Beak(UC Berkeley經濟學教授J. Bradford DeLong)
No.25 Business Insid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