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政治人物們能夠展現guts,否則全世界經濟將被黑洞所吞沒。
在暗無天日下,人們自然地會尋求一線曙光的希望。金融市場籠罩在黑暗之中,長期以來受到日益惡化的歐元危機所攻擊。金融市場在各界揣測中,於本星期初重新整合,歐洲領袖們已經飽受其他國家的欺凌,原因是歐洲領袖最終決定實行一個大計畫,來拯救歐元的單一貨幣體系。投資人也因而歷經險境:原本安身在避風港的債券,一下子變成了高風險資產。援助希臘案通過,歐洲股價飆漲:那些陷入困境的法國銀行在最近兩天,連漲了近20%。
《一分鐘譯者摘要》
雖然歐洲領袖飽受批評,但還是重整了內部的意見,同意援助希臘、維護歐元單一貨幣的體系。想當然耳,要從右邊的口袋把錢掏出來就希臘,就必須從左邊口袋的錢丟進去。錢不會無中生有,那錢要從哪裡來?歐洲國家們要拉緊褲帶,縮衣節食,才能積累點錢救援希臘的危機。另一方面,財政緊縮對於歐洲國家的財政也是有幫助的,像法國和德國,兩國的國家債也超過個字GDP的80%。當然,過度緊縮可能造成更可怕的衰退。現在整個歐洲好像被下了迷藥一般,覺得緊縮的策略是萬靈丹。歐洲是世界三大市場之一,若歐洲緊縮、造成消費低迷,對於像台灣、韓國、新加坡這樣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必定是沉重的打擊。今年新興市場的經濟成長必定會減小,在年底前為了應對疲軟的經濟,台灣央行放棄自去年以來的貨幣緊縮(升息)的動作,而採取寬鬆(降息)的策略是勢在必行的。
但是,乞求黎明的希望可能隨即褪去,以下有三個理由。首先,所有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接二連三於美國華盛頓開會的消息指出:歐洲領袖對於要如何拯救歐元,尚未達成協議。其中,最值得說嘴的是,他們目前已經規劃好要採取一個計劃,最快該計畫會在十一月初上路。第二,當富裕國家財政緊縮加劇、加上新興國家經濟成長趨緩,造成全球經濟疲軟的情況下,即使歐洲這場大災難可以避過,但全世界的經濟前景依然會駛向黑暗處去。第三,美國的政治人物,又一次的落井下石,不負責任地採用「邊緣政策(brinkmanship [注1])」來威脅歐洲領袖,要破壞歐洲經濟復甦。綜合上述的發展,只能說惡夢的來臨不遠了。
[注1]邊緣政策是一種談判技巧,是由談判的A方,用恫嚇或欺瞞的方式來嚇唬B方,讓B覺得如果不按照A的要求,就會大難臨頭。簡單的說,就是A方將B方推向危險的邊緣(brink),迫使B方願意採納A方的請求。舉例,保險推銷員說服你購意外險,跟你說:「如果有一天你意外出車禍,醫療費是很貴的,可能以你的薪水會負擔不起,來吧!來買個意外險吧!每個月只要繳一點點,到時若真的發身意外,你就可以獲得保險理賠。」這種以說出對方害怕的痛處(paint point),來進行的說服或銷售技巧,就是一種邊緣政策。
溜走‧把握
歐債危機大部分的責難應該落在歐元區領袖的肩上,這也是當前立即的最大困難。上個星期來自於美國華盛頓一群政客,全盤詛咒歐元區即將導致世界末日的演講,倒也說出了一些中肯的事情,歐洲的制定政策者現在也理解到了有很多事情,是過去沒想到的、現在又必須做的事。歐洲巨頭們最後將心力放在最重要的問題上:第一,要築起一道防火牆,來保護缺乏資金流動性、但又具有償還能力的國家,好比說義大利。第二,支持歐洲銀行。第三,更果斷地處理希臘問題。這個構想即將付諸實行,並於11月初在坎城舉辦的G20高峰會推行計畫。
然而,有一件事依然是懸而未決的 ─ 歐洲人對於如何處理歐債問題,仍然有嚴重地分歧。舉例來說,德國人認為「金援」主要的問題在於財政上的浪費,因此拒絕支援歐洲的援助基金。但是,如果要讓援助基金具有公信力,則更多的資金注入、讓該基金變得壯大是必要的。當務之急的解決之道有:重整希臘的債務,或是建立防衛堡壘來保護義大利。以上兩個方法都必須要有政治上的勇氣 ─ 諸如梅克爾和薩科齊等人是必須要展現魄力的。如果等到市場趨於穩定的話,需要足夠勇氣去執行計畫的「機會」,就更容易因為安逸而減小 [注2]。當歐洲人越不懼怕的時候,就會有越多膽小的政策制定者跳出來,再一次推行「治標不治本」的計畫,更糟糕的是,這反而會讓目前的問題變得更嚴重。
[注2]這句話真的講得太棒了,原文是:“The chances of a bold enough plan will shrink if markets stabilise.”其實頗有「人必先致於死地而後生」的味道。人在絕境的時候,在機率上更容易做出勇敢的行為,不是因為真的變勇敢了,而是再壞的情況也不會比現在更壞了,所以決定賭一把。相反地,如果當處境安逸,冒險犯進的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就相對提高很多,較不願意改變現狀。本文的英文原文有很多令人會心讚嘆的詞句,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咀嚼原文,玩味一下。
這世上大多數的人正為他們的軟弱付出代價:眼睜睜地看著全世界經濟漸漸地步入黑暗的布幕之中。最近經濟指標的一個轉向,顯示出歐元區已經慢慢進入蕭條:德國的出口趨緩、財政緊縮、市場信心低迷,加上銀行最近的劫難意味著放貸緊縮。即使歐元區危機在明天就可以立刻被解決,歐洲今年的GDP成長可能在未來的幾個月萎縮。
雖然夏天的時候美股大跌、消費者信心顯示出未來的消費將會萎縮,但美國的經濟目前仍然是一跛一拐地前進。聯準會正準備採取新的方法來挽救,其中有一些只是敷衍了事(half-heartedly)。無論聯準會做什麼,美國目前的態度是所有經濟大國裡面,將於2012年採取最嚴格的財政緊縮政策,尤其當暫時性的減稅和失業保險於2011年底來臨的時候,緊縮是不得不採取的措施。如果國會可以通過歐巴馬提出的就業計畫、與刪減中期的預算赤字計畫,並於11月的會期達成協議,這個局勢有可能改變。倘若民主黨和共和黨,無法仔細地針對預算赤字的問題討論出一個共視,則嚴峻的支出刪減計畫可能會一直延續到2013年。無論美國政客如何對歐洲人進行攻擊性的演說,美國的經濟風險,完全是由自己的財政政策造成的 ─ 實際上是兩黨對於圖謀2012年的總統大選,比起駕馭美國經濟走出險境,還要更感興趣些。
那其他的新興國家能夠給衰退的經濟提供多少的緩衝?還是有的,只是一點點而已。新興國家的成長趨緩(這是必須的,因為他們其中的一些國家經濟過熱了)。最近這些國家的貨幣貶值、股票價格顯示這波金融恐慌會造成短期的陣痛。一些新興國家,包含中國在內,已經沒有空間讓政府可以重複2008-09年,所採取的刺激經濟策略了,因為上一次的手段,就是靠舉債來向市場注入資金的。如今,新興國家可以讓貨幣政策寬鬆些:目前已有一些央行開始調降利率,但是整體而言,新興市場今年將無法像往年一樣,給與全世界的經濟成長這麼多的助益。
有些限制經濟成長的因素是無可避免的。首先,比起2008年的時候,現在很多政府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支持疲軟的經濟。再來,很多國家的央行已經意識到,他們已經涉足到「非傳統的貨幣政策」,雖然也給了這些政府警告,但是他們並沒有要住手的打算:政府的作為正加速事情的混亂程度。
缺乏信念與勇氣
在雷曼兄弟的危機過後,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大體上是做了對的事情。事後,西方的經濟雖沒有快速地復甦,但也沒有釀成一個「巨大資產負債表」的虧損出現。以目前的狀況看來,歐洲的政策制定者把事情搞砸的情形,倒是屢見不鮮。他們犯得錯誤皆不相同,但可以大致分兩類:第一,過於重視短期的政府支出緊縮,忽略了長期的經濟成長。若想改正這項問題,意為著要「因地制宜」來實行。德國就必須要放寬財政政策;相反的是,對英國來說,則是要慢慢地緊縮。但是,富裕國家集體迷信於緊縮的財政政策,正在傷害全世界的經濟。
第二項錯誤是出於不誠實。大多富裕國家的政治人物並沒有對他的選民說清楚,到底債務危機的規模有多大。目前在德國的失業率較2008年的時候來的低,德國佬很容易會認為是希臘人和義大利人太過於懶惰,才會造成債務危機。然而,梅克爾女士需要向德國人解釋清楚,也包含要向德國的銀行解釋 ─ 此時,德國面臨從「付出慘痛代價的解決之道」與「毀滅性的解決之道」這兩個方法中選一個 [注3]。當歐巴馬帶領美國百姓向富人徵稅的時候,美國共和黨員卻蠻橫地阻擾與錯誤地簡化歐巴馬的財政政策。你看,現在的時間點同時有這麼巨大的問題發生,相較之下,這些政客們是非常苗小的。老實說,這些重大的經濟議題,才是我們必須戒慎恐懼的。
[注3]慘痛代價的方法就是對希臘執行債務重整,迫使希臘離開歐元區,長痛不如短痛。毀滅性的解決之道就是,持續救援希臘,甚至是未來的義大利,但結果可能是拖垮整個歐洲的經濟。
翻譯總鋪師:藍詩圖盾
現正在美國就讀經濟學研究所,師從國際經濟學家Winston Chang。藍詩圖盾對於國際經濟和總體經濟有興趣,樂於翻譯有興趣的文章,分享給每一位朋友。
原文連結: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30986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