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箱 service [at] bituzi.com
幣圖誌首頁 facebook粉絲團 google plus google plus


美股投資前的工具選擇超重要!直購與代理商的差異,全面比較複委託與海外券商的優劣!

美股投資專欄寫了這麼多年,
還是常會有讀者朋友寫信來詢問一個老問題 ,
絕大多數人還是會卡在海外開戶是否會很麻煩?
或者是複委託與美國券商,
哪一個比較好?希望我們提出建議。

其實要投資美股,目前在國內有兩種管道。
第一、複委託
第二、海外券商

這讓很多人一頭霧水了,
買台股可沒什麼「複委託」呀!
怎麼買美股還分兩種??

其實「複委託」在民國80年就有了,歷史悠久。
(政府在民國80年就已經制定了「證券商受託買賣外國有價證券管理規則」)

因為早年網路沒那麼方便,
又不可能為了買美股專程飛到美國去開戶。
(而且就算開戶了回台灣難不成還要用越洋電話講英文下單?)
所以國內的金融機構就推出了「複委託」來服務想買美股的客人。
只要開了複委託,麻煩的越洋下單程序他們幫你搞定!

整個流程就像下面這張圖這樣
(圖中的銀行和券商名稱都是舉例)

當然,請別人幫忙搞定是要付費的。
所以除了給美國券商手續費外,
國內金融機構也會收一些。

後來網路越來越方便,中國也逐漸崛起,
美國許多券商就推出了「網路下單」服務,
還把介面都弄成中文

直接跟國內金融機構搶生意。
流程就變成下圖這樣:(圖中券商名稱也是舉例)

這有點像「直營店跟代理商」的概念,
我們買美國貨,到美國買多半比較便宜。
在台灣買還要給代理商賺一手。

看起來似乎開海外券商是唯一解?複委託Out!

國內銀行與券商,就像美股的代理商
而開海外券商戶,就是到美國直接買股票。
所以複委託的費用一定比海外券商貴,這點很難改變。
(如果複委託費用壓到比海外券商還便宜,
代表金融機構根本沒賺。)

上圖費用取自某國內券商
從紅色框框可以看到,即便網路下單有比人工便宜許多,
但是單筆37.9美金,還要再加總成交價金0.5%。
真的是十分高昂!

另外,
由於複委託中間多經過一手的關係,
所以股票成交的速度會比海外券商慢。
(這就像要在台灣買最新款的外國貨都得等一樣,
代理商也需要時間)
通常我們在網路上看到的價格,
實際透過複委託成交的價格,都差了幾分鐘

再來,每個國家國情不同。
有些在美國核准上市的商品,台灣政府不見得准。
所以複委託能買賣的標的,都得透過金管會核准才行。
這讓複委託的選擇比海外券商少很多。
而且海外券商還能放空美股、買賣美股選擇權、融資交易等,
這些在複委託的架構下都不能做

那用複委託到底有什麼好處?什麼人適合用?

複委託的手續費又貴、成交時間慢、選擇也較少,
那到底有什麼好處?
客戶多花的那些錢,買到的是什麼?

那就是「錢在國內,而且出事時有人處理」的安心感
就像電子產品一樣,有些朋友喜歡省錢買水貨,
有些朋友則願意多花些錢買公司貨,
以防壞掉時求助無門。

複委託投資美股,錢不用匯去海外,
只要換個匯、用提款卡就能領出錢來;
但是用海外券商投資就要匯錢去美國,
要領錢就得用跨國匯款,把錢匯回來。
每一次跨國匯款就要花掉1500元台幣不等的匯費。
(就算是嘉信理財的跨國免費提款卡也有25,000美金的開戶門檻)

再來,用複委託投資美股,
我們只要面對國內的金融機構就好,
他們幫我們去面對海外券商。
所以任何法律上的問題、遺產稅上的問題,
都可以詢問國內金融機構。
他們也有責任給我們清楚而完整的解答。
(因為他們收了我們很多手續費)
如果金融機構出紕漏時,我們還可以找政府幫忙。

投資用海外券商,就是繞過代理商,
自己跟外國原廠打交道。
費用一定更便宜、選擇一定更多,
但萬一出事時,國內政府卻保護不了我們。
這就是便宜要付出的代價。
(雖然說這些美國券商幾乎都比台灣的券商大很多
真的要倒機率確實比較低。)

那什麼樣的人適合海外券商?

所以「複委託」和「海外券商」各有優劣,
我們必須衡量自己的狀況,評估適合的管道。
那什麼樣的人適合複委託?
什麼樣的人適合海外券商?

我們舉例讓大家了解。
(以下費用只是舉例,目的在協助大家清楚兩者間的差異。
各家金融機構費率不同、每個人能談到的條件也不同,)

如果我有10,000美金想投資美股,
以花旗銀行的複委託費用來說,
我每買進一次,就要付100美金的費用。
相當於3,200塊台幣,賣出也一樣。
所以買賣一次,就需要6,400台幣。

而中文界面完善的史考特券商(Scottrade),
每交易一次僅需付手續費7美金,約224塊台幣。
所以買賣一次,需要448塊台幣。
跟複委託一比較,相差十倍有餘。

答案出來了,如果您的交易週期較短,
一年會進出個十幾次,甚至一個月就要進出十次以上。
那海外券商絕對比較適合你。
讀者可以試想,一年進出十次,
那使用複委託就要花掉64,000元台幣,
史考特則花掉4,480元台幣。
雖然一樣是差十倍,
但是「60,000塊跟4,000塊」,
遠比「6,000塊跟400塊」差得大。
當然以上券商只是舉例,
目前另一家Firstrade更誇張,
2018年第三季直接將手續費砍到零元。
那成本我就不算了....(0元要算什麼呢?)

再來,如果你會放空美股、
會交易美國指數期貨和選擇權、
會想買一些國內較少見的個股,
很要求成交價格的精準,那也不用考慮複委託了
因為複委託沒有提供這種服務....
而且畢德歐夫幾個週遭的朋友,
都有提到當初為什麼沒選擇國內券商的複委託服務,
其中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國內券商的「積極度不夠」,
在解答客戶的疑問時,都是偏向消極。
或許國內券商還是把重心放在台股居多..

如果您是長期投資人,
一檔股票抱兩三年,投資標的也鎖定大型股、或知名ETF,
每年交易次數沒幾次。
那考慮使用複委託其實比較合適。
(由於進出次數不多,營業員服務好壞也沒多大關係)

畢德歐夫團隊成員Stark這邊做個比較表給大家,
讓讀者更清楚兩者的優劣。

或許有朋友會說,複委託的手續費都用百分比計算,
金額越大費用越貴;
海外券商卻是定額計算,
不論金額多大,手續費都一樣。
這樣是不是金額越大越應該用海外券商?

從交易頻率來看,答案很明顯該怎麼選券商,
但是如果用總金額的話,那就沒有標準答案了。

怎麼說呢?

雖然我們知道美國券商幾乎都有SIPC的保險保障
所以萬一「發生倒閉的話」,是可以把錢拿回來的。

但畢德歐夫也必須提醒讀者,
第一、你必須評估是否有餘力跨國打官司?
第二、你是否具備足夠的法律與外語能力去爭取自身權益?


倒閉問題雖然不太會發生,
但是我們還是要提醒大家這個問題。

複委託這方面會比海外券商更有保障。
如果決定在美股投入大筆的金額(如9位數以上),
那「保障」遠比「手續費便宜」更重要。
發生意外時的損失很容易讓手續費差額看起來像小數字。

更何況當金額放大時,投資週期通常就不會太短,
正好適合複委託的特性。
而且大金額也能跟金融機構談到更優惠的手續費。

所以,複委託和海外券商並無絕對的好壞,
我們應該依據自身的情況來挑選適合的管道。

希望你們會喜歡本週的專欄,
分享給更多作投資的朋友吧!

交易週期短、會使用融資或融券放空的朋友適合海外券商;交易週期長、習慣買進後長期持有、更加重視資金安全的朋友適合複委託。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美國之後換日本現在輪歐洲了--市場到底缺多少錢?
全球化讓年輕人跑光了,資金也是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前進海外必備)
進入美股市場新手最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