詢問剛進入職場的他,手上有幾萬塊錢的存款,
應該要怎麼運用比較好?
看到電視與公車上一堆基金廣告,
是不是也能定時定額每月投入5000塊,
放個幾年就能安心成家,累積財富了呢?
由於畢德歐夫不是賣基金的,更不是什麼基金股神。
所以我還是實話實說:
「存款只有幾萬塊的年輕人,
充實自己的本業,累積更多本金比較重要。」
是的,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財經背景,
也不是每個人都懂這些金錢遊戲怎麼玩!
整個社會上有各行各業的朋友們,
大家都盡自己的一份力在社會上打拼,
彼此的共同點是--
「希望能在本業外多賺一些,早日完成財富自由的理想。」
殊不知過去熱門的幾檔基金,
幾乎無一倖免的讓投資人欲哭無淚。
還記得金磚四國這個很紅的名詞嗎?
金磚四國來源於英文BRICs,
是指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
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
由這四個國家的英文名稱首位字母組合而成的BRICs一詞,
發音與英文中的「磚塊」(bricks)一詞相似,
因而被稱為「金磚四國」。
金磚四國一詞,最早是美國高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吉姆·歐尼爾,
在2001年11月20日提出,之後風靡全球。
但今年十月,高盛關閉了旗下的「金磚四國」基金,
親手為自己開創的金磚風潮畫上句號。
這檔基金,近五年來虧損了21%,造成投資人不小的損傷。
這麼黯然的收場,讓當初鋪天蓋地的媒體報導額外諷刺。
除了金磚四國之外,另一檔熱門基金-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
最近也是愁雲慘霧,近一年虧損了45%,將近一半!
但投資人賠了一半,基金公司卻沒有。
貝萊德資產管理公司(股票代碼:BLK)不但沒賠,
EPS還年年上昇!賺的越來越多。
目前股價高達300多美金,表現十分亮眼!
為什麼EPS表現這麼好?
基金虧損應該會讓新的投資者感到退卻才是!
應該會越來越少人買基金才對呀!
怎麼越賺越大?
不,因為我們大多數民眾工作就已經很忙了,
搭捷運或公車的時候看到廣告,
或者隨意翻翻便利商店的財經雜誌,
這樣就已經是極限了...
哪來這麼多時間去研究投資啊?
這樣的結果就演變成兩個結果:
第一、誰廣告打越大,越能吸到投資人的錢
第二、給銀行通路的利潤越高,該銀行才會幫你用力推銷
也因此,基金投資人,小咖往往就是被犧牲的那隻小羊。
不論基金賺不賺錢,基金公司都能穩穩地收管理費。
台灣銀行業者賣的「主動型基金」內含成本很高,
雖然美股ETF前輩綠角早已倡導多時。
但目前,多數投資朋友還是沒投資更划算的ETF。
基金公司到底有多賺錢?
畢德歐夫團隊成員Stark舉幾個親身例子給大家,每間基金公司,都會舉辦年度(或季度)投資講座。
講者有時是基金公司的分析師,有時是知名的基金經理人,
有時,甚至由基金公司的董座親自出馬。
過去Stark在銀行業服務時,
就常常陪VIP客戶參加這些講座。
一方面是服務客戶,
一方面也趁此吸收更多的投資話題。
也因此,Stark也聽過很多投資界名人的演講。
包括新興市場教父-馬克.墨比爾斯、
和貝萊德前台灣區負責人-張凌雲。
這些講座不是人人都能參加,
得要銀行指名的大戶才有資格。
而且講座的地點毫不含糊,都是五星級大飯店,
還會配上五星級飯店的餐點讓客戶享用。
客戶入場需要花錢嗎?
不,免費!這些通通都免費。
但一個年度(或季度)講座不是只有一場。
一場講座只足夠「一家銀行的幾個區」參加。
(大銀行下面有好幾個區,每個區下面又有好幾間分行,
每間分行都會有幾位大戶被邀請。)
在台灣,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型銀行就有好多家,
所以,光台北市,這樣的講座一辦就有好幾場。
如果加上台中、高雄的場子那又更多了。
再來,如果銀行理專對基金公司的貢獻度高,
(銀行就是基金公司的通路!)
基金公司也會招待理專們去高級度假村受訓(其實就是去玩)、
或招待高級餐會等等。
能被邀請的理專不多,一家銀行只有幾十位。
(大銀行的一間「分行」就有約3~5位理專,
所以能被邀請的都是賣很大的超業)
不管有沒有受到邀請,基金公司有時會募集新基金或辦一些活動。
而新募集基金的保管行如果是某間銀行(比方說華南),
那這間銀行的理專就需要背負額外的業績壓力,
幫公司募集基金。
因為募到的金額越多,就表示保管銀行收進來的錢越多。
這時候,只要銷售基金到特定門檻,
理專就能拿到百貨公司禮券。
以上都還不包含基金公司跟銀行通路的利潤分配。
這些龐大的開銷從哪裡來?
讀者看到這邊,會不會覺得開銷這麼多,到底從哪來的啊?
是的,這些都是基金投資人買單,
也就是基金公司的管理費。
小戶們不見得能參加五星級飯店的名人投資講座,
可是卻得跟大戶繳交一樣百分比的基金管理費。
這些內含成本省下來會差多少呢?
我們來作一個比較。
先不要看本身就很慘的礦業和金磚領域,
來看看經濟穩健復甦的全球最大資本市場--美國。
我們挑選了市場上名聲顯赫的美股基金,
包括摩根美國基金、富達美國基金、富蘭克林高成長基金、
和PIMCO美國股票增益基金。
跟知名ETF系列--iShares的S&P500 ETF(股票代碼:IVV)
究竟,在一個近幾年都逐步上昇的股市當中,
基金和ETF鹿死誰手呢?
由下圖可以看到:
從2010年1月開始、到2015年11月30號收盤為止,
(基金淨值最新日期為11月30號)
美股大盤S&P500總回報指數 (total return index, 含配息)漲了111.31%。
可是,這些收取高昂管理費用的經理人,
在這近六年的多頭時光中卻落後大盤,
繳出了97.3%~106.99%不等的成績。
但ETF們卻超越了這些基金,創下了更逼近大盤的
110.3%和110.76%的報酬
這,就是管理費低廉的差異。
這些大型基金的經理人一定非常優秀,
才能讓六年來的績效翻漲一倍。
但經理人選股再優秀,一扣掉內含的經理費、管理費後,
到投資人手上的績效還不如一支被動式管理的ETF。
那麼,ETF跟基金間的管理費差了多少?
下圖是富達美國基金(A股)的管理費用,上限是1.5%;
而iShares S&P500 ETF--IVV的費用呢?只有0.07%。
富達美國基金的管理費用,幾乎是IVV的20倍,
0.07%和1.5%因為都很小,所以雖然相差20倍,
大多數朋友卻沒什麼感覺。
但換個方式講好了,
就是一杯40塊的7-11咖啡賣你800塊的意思。
應該沒有人會買800元的7-11咖啡吧?
但大多數人卻寧願投資貴20倍的主動式基金。
或許有朋友們覺得,100%跟110%差異不大,只差10%。
但隨著我們年紀增長,財富會慢慢增加,
投資本金一定會越來越大。
如果我們配置100萬台幣在ETF-IVV上,
五年下來,它就能比主動型基金幫我們多賺10萬塊。
相當於一個普通上班族的年終獎金了。
更不用說配置500萬台幣以上的人了。
(別懷疑,只要有在銀行待過就知道,
每月定時定額100萬以上的人確實存在,為數還不少)
而且,透過台灣的銀行業投資ETF,
手續費也比美股券商高。
下圖是花旗台灣銀行的投資ETF手續費率,
如果我的資產是10,000美金,又身為財富管理客戶。
全部投入ETF的話手續費就是95塊美金,相當於3,000塊台幣。
如果我的資產更高,超過100,000美金的話呢?
由於手續費是用%計算,所以反而因為金額變高而更貴!
100,000美金需要支付的手續費是650塊美金,
相當於20,800塊台幣!
可是美股券商收費卻不是用百分比計算的。
以全中文化的史考特券商(Scottrade)為例,
不論投資多少金額,買賣只需要各付7塊美金。
另外更便宜的IB、firstrade也早已全中文服務,
以及TD Ameritrade也很多人在使用。
所以,一買一賣共需付14塊美金,相當於450台幣。
用台灣的銀行投資美股ETF,
就像拿美工刀對上機關槍一樣。
資產累積注定輸一大截。
前進美股,除了用更低廉的手續費買進成本更低的ETF外,
更積極的投資朋友,還能直接買進貝萊德、高盛、
富蘭克林、摩根富林明的股票,
直接成為基金公司的股東吧!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美國之後換日本現在輪歐洲了--市場到底缺多少錢?
全球化讓年輕人跑光了,資金也是
22歲賺到歐元市場的暴利,是奇蹟?抑或是危機?
在你認識財富之前,可以先試著學會認識自己
美元的走強,未來買什麼才是聰明投資?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