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便利商店就很習慣的就走進去翻翻雜誌,
商週報導了一則有趣的資訊,
中華電信之前推出了一個4G的廣告,主角是金城武。
之所以會選擇金城武作為主角,
就是因為利用巨量分析(big data)去篩選出來的。
Big Data,台灣翻譯為海量資料或巨量資料,
在2011年正式被命名,
2012年被稱為全球「Big Data元年」。
看到這一兩年有關的報導與應用不斷誕生,
甚至有些說法是這樣的:
1.未來運動球員的潛力用算的就可以得知-教練與球探被取代了
2.用google就能搜尋未來一年最飆漲的股票-基金經理人被取代
3.新的飲料推出前不再作市場調查-因為每個消費者的習慣早被記錄
諸如此類的「可能性」都有可能發生...
4.有性功能障礙的名單,每一個個資可以賣29美分,
或者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姓名一個可以賣19美分。
目前最讓人詬病的就是隱私權的部分,
有些人或許接到推銷電話並不排斥,
但有些人就是會抓狂。(尤其是當天工作不順的時候)
而最佳投資組合是否也能用算的?
這點我是持反對意見的,
即使這件事情在12年前就曾與一位朋友爭辯過。
他是資工系的高材生,(後來也順利成為一位優秀的工程師)
一直以來都相信電腦科技會取代全部人工的事情。
「就算你會投資又如何,只要有一個固定的邏輯性,
寫成「程式」去交易不就好了。」
「那長期投資、波段投資也是同樣的道理,
股票基金經理人全部都會被淘汰掉。」
雖然當時覺得哪邊怪怪的,並不是這樣吧!
但是也說不出所以然來。
隔了幾年後,「程式交易」大量運用在台指期、選擇權上,
一時之間百家爭鳴,十分熱鬧。
於是畢德歐夫團隊試著找出結論:
「市場的確存在雜音(noise)和隨機性(randomicity),
Big Data並非是最終解答,卻是大趨勢。」
掌握最大量消費者資訊,等於獲利機會
VISA公司,俗稱VISA(股票代號:V),
是一個擁有21,000家金融機構會員所組成的聯盟組織,
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
VISA國際組織本身並不發行VISA卡,而是由VISA國際組織的會員銀行發行。
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商業銀行都發行VISA卡。
如今摩根大通銀行(股票代號:JPM)是全球最大的VISA卡發行銀行。
VISA的技術包含了:
自動取款機、非接觸式支付、信用卡終端、EMV、
銀行同業拆息網路、磁條卡、智慧卡、RFID。
未來最重要的一塊,
消費者將大量透過手機的支付系統進行消費,
如:Apple pay
而VISA這段時間的股價表現呢?
上圖為Visa日線圖(股票代號:V)
Visa在10月30日公布上季財報,營收成長9%達32.3億美元,
每股獲利大增17%,達2.18美元。
股價當日跳空上漲10%,非常驚人,也帶動了道瓊指數大漲221點。
(白色圓圈處)
以目前股價與季線偏離有點大的情況下,
投資人稍稍等一下,在股價稍作回檔,
接近季線221.66的位置布局會比較容易停損,
停損金額也會較小。
而另一家公司萬事達卡(股票代號:MA)也不遑多讓,
當天財報也是相當亮麗,股價大漲9.3%。
上圖為萬事達卡日線圖(股票代號:MA)
萬事達卡的漲幅也是很驚人,
季線快速往上移動,
目前落在77美元左右的位置,
同樣將資金分散成3~5等份,分批進場布局,
停損守在季線即可。
全世界的銀行有數千數萬家,
但是發卡機構VISA與MASTER卻佔了超過80%的市佔率,
台灣市場更是超過90%。
若以103年6月簽帳金額來看,
VISA以55.53%的占比取得領導地位,
MasterCard則有41.46%的比重,而JCB只有3.00%,
可見消費者仍較習慣刷VISA與MasterCard的信用卡,
兩強鼎立。
未來不管哪一種行動支付系統,
勢必還是要有帳務的處理機制,
APPLE(股票代號:AAPL)也好或者網路購物平台阿里巴巴(股票代號:BABA)也罷,
金流的處理都勢必與他們兩家公司合作。
或許讀者可以從這兩檔來研究布局。
所謂長期投資,一定是瞄準一個大的趨勢,
一天兩天的漲跌不是我們所關注的,
趨勢產生時,找時機上車就是了。
如果覺得畢德歐夫這篇文章有幫助,
可以分享給更多朋友,謝謝你們的資訊分享。
在未來的十年裡,你家中充滿各種智能裝置的家電,這不稀奇,或許連量販店、百貨公司寄來的DM都是經過篩選,樣樣都是「你的最愛」,這樣絕對連平常不太消費的人,都忍不住買了下去。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買下地球系列--美股ETF國際代碼整理(前進海外必備)
美國真實困境-年收200萬也無法貸款買房
富人忙賺錢,窮人忙省錢,中產階級?
到底印夠了沒?美國才剛要收,現在輪歐洲開始印?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