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幾個上過課的同學,詢問有關肥咖條款的事情。
一位在竹科的高階主管P寫信問:
「hi!畢大,好久不見了,自從上次參加完課程之後,
美股今年度又上漲了不少,去年到現在真的都還是多頭,
不過今天打擾您的不是有關於美股操作的問題,
畢竟課堂上也教了非常多,我也學了很多了。
主要是想要請教您,美國的FATCA(肥咖條款),會不會對我造成影響呢?
因為當初上過您的課,就是有學到美股投資賺的錢都免稅,
境外人士就不需要這30%的資本利得稅,
但是我放了將近80幾萬美金在美國券商,
這樣會不會有問題啊?」
最近這兩個月來就有好幾位同學詢問類似的內容,
我們來看看這是怎麼一回事。
什麼是肥咖條款?
「肥咖條款」和肥貓也沒關係跟胖子也沒什麼關係,它是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
各取每個開頭第一個字母,就變成了FATCA,念起來很像肥咖,
所以台灣這邊就簡稱肥咖條款。
主要針對過去沒有誠實申報海外資產的「美國人」追討稅款。
為什麼各金融業都嚴陣以待呢?
包括符合FATCA所定義的「外國金融機構」
(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ion,簡稱”FFI”),
必須與美國國稅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簡稱”IRS”)
簽署FFI協議(FFI Agreement),
遵循協議中所規範的各種義務:
包含辨識美國帳戶、申報美國帳戶資料及懲罰性稅款之扣繳等,
不合作的話將依美國稅法扣繳30%稅額。

今年12月31日前,是擁有美國籍人士申報美國境外金融資產的最後期限,
過了這個期限,沒有自願誠實申報的海外資產如遭查出,
不但要繳交未申報資產2.85倍的最高罰款,
還會面臨5年以下的刑責。
意思就是「坦白從寬,隱瞞從嚴」。
哪些人會被查?
先不要自己嚇自己,基本上這是美國人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沒有美國的身分,
危機已經解除了一大半。
先看看你是否有符合下面7項條件任何一項:
1.具美國公民身分或永久居留權
(擁有美國綠卡,或在美國工作滿183天)
2.出生地為美國
3.具有美國住址或連絡地址含郵政信箱
4.具有美國電話號碼
5.持續將資金轉入設立於美國的帳戶
6.代理人或代簽人擁有美國地址
7.轉信地址或代存郵件地址是持有人唯一的地址
只要滿足上面的任何一種資格,
就是美國政府會查核的對象。
舉例來說,小馬曾領有綠卡但申請主動放棄,
也還是名單人選。
和各位讀者切身相關的是開立美國券商帳戶,
什麼條件下會被放入查核名單上?
大部分我們都不具美國身分,
但有機會符合上述第5項「持續將資金轉入設立於美國的帳戶」,
金額又超過5萬美元,台灣金融機構就必須提供相關帳戶資料。
不過還是不用擔心,
因為美國IRS只是「懷疑」你沒事一直匯錢過去美國帳戶作什麼,
是不是美國人啊?
所以並不是說這樣就要處罰。(這又不是白色恐怖)
補充一下,不只是銀行的現金帳戶,
包括證券帳戶與有現金價值的保險或年金契約等都算在內,
只要總資產超過5萬美元,查核就有你的份。
台灣的金融機構「可能會」請你簽一份文件,
證明你確實不是美國人,如果欺騙的話,
你要負全部責任。
當然如果你「真的不是美國人」那也沒什麼好怕的,
但是你如果用騙的,未來抓到的話,
那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快速檢視步驟
1.辨識是否有符合七項條件任一種:(1)否,FATCA無任何影響。
(2)是,若有所得請記得申報,而美國有權要求對應金融機構提供資料。
2.美國帳戶資產是否超過五萬元:
否,不列在美國查核名單內。
影響最大莫過於曾經在美國工作、設立帳戶和拿過綠卡的朋友等,
請記得只要有所得相對就有稅務產生,
如果有IRS編碼,那更要注意稅務問題,
例如:阿Ken這幾年投資美股都申請過退稅,
IRS自然有留下紀錄。
查核≠繳稅
上面提到在美國的帳戶超過5萬美元會被列在查核名單內,但不代表你要繳稅、補稅,
差別在於你的帳戶資料會被提供給IRS參考,
看看是否有任何特殊狀況。
很多人都把肥咖條款的懲罰性稅款和美股預扣稅混在一起了,
但這兩個差很大!
美國為了鼓勵外國人投資,只要填好WEN-8表的外國投資人,
在美國股市買賣股票所產生的資本利得,完全無須課稅,
但是股利所得要繳稅,通常證券公司會自動代理IRS預扣30%。
這是基於國際間的「不重複課稅」原則,
簡單來說,預扣的30%會讓你覺得很痛,
但事實上已經省去美國本身的稅務問題。
所以預扣的股息稅要不要去退稅呢?
建議最好不要。
肥咖之外的功課
看到這裡,似乎鬆了一口氣,肥咖條款沒有想像那麼嚴重,不過回過頭來,就要考慮台灣的海外所得規定。
資金能匯出必有匯入,如果你真的是「賺很大」,
稅務的功課當然是必修課了。
複委託服務這時候就可以扮演好幫手,
券商在每年度提供清楚的稅務文件,
免去試算問題,包括免去匯費、繁複的表格填寫,
複委託適合交易次數少、單次金額大的投資朋友。
更多複委託的資訊如下:請自行打電話給你的營業員

日盛證券複委託說明介面(以上為隨機範例,不涉及商業推介)

永豐證券複委託說明介面(以上為隨機範例,不涉及商業推介)
全球各國幾乎和美國都達成協議了,
包括許多台灣朋友很喜愛的投資商品們,
過去設立在避稅的英屬開曼群島、英屬維京群島、
根西島、澤西島、馬爾他、模里西斯、薩摩亞等都是肥咖的射程範圍內,
最近你如果多填額外表格,請明白一件事情---美國玩真的!
而國與國之間的簽署協定,可能會讓「不是美國人的台灣人」,
財產也曝光在台灣的主管機關底下,
所以未來要怎麼把錢妥善「分配」呢?
「我們終其一生想成為肥咖,
但到頭來,我們卻不斷否認自己是肥咖。」~畢德歐夫
想要學習美股投資的讀者,更多肥咖處理方式,
請參加我們美股大贏家活動,讓你資產越來越肥。
關鍵投資自己來,分散布局全世界。
密集兩天16小時的課程。
在第二天的上午,就會提到今天的內容。
《海外投資人注意!美股新制度報到》
台股成交量不到1000億可以賺的話,
那美股成交量單日超過2兆為什麼就不能賺更多?
FATCA的影響是全球性的,而投資美股有根本上的好處,即使FATCA實施,也撼動不了美國是最大資本市場的角色。稅務無論是每個人都很在意的事情,這也呼應我們一直強調投資成本的重要性,面對更緊縮的規定,需要搭配更靈活的策略來保護自己的資產!
或許您對更多美股文章有興趣
把錢從左手換到右手~高配息的迷失
接近萬點的台股,到底還能買什麼?
價值上億美元~美股大戶們持股動向
有錢人不會侷限在單一市場,投資要的是---全世界
別傻了,你還在基金多元投資嗎?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