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市場上,
充斥著許多琳瑯滿目的商品
然而甚麼商品,甚麼市場是最好?
怎麼選擇適合的標的去操作,
往往困惑著各種新手投資人。
其實高手林立的操盤圈中卡方斯也常收到以下的對話,
比如交易順景的反思一文中的外匯高手C君就曾問:
台股感覺好難做,不像外匯比較符合統計,
央行新聞影響也好評估,要不要一起來做外匯?
新認識私募操盤手A君也提到過:
台股那個量能跟滑價,胃納太小難做,有沒有興趣改一起作國外商品?
其他如房地產,美股,滬深指等等之類的高手,
也是很多這樣的對話會發生,
卡方斯通常都是這樣回答:
熟悉的商品就好做,不熟悉的商品就難做。
古語說文人相輕,
這樣的情況在交易市場上也屢見不鮮。
善於高頻交易的,
覺得量大手續費低廉的美股,
或是台指期才是值得投入的商品。
以價量為主要操作依據的高手,
喜歡長時間符合統計的外匯市場,
配合良好的資金控管來存活。
最近認識的私募基金操作手,
以大資金多策略交易為主的他,
則在乎的是標的的胃納量與穩定性。
善於數據分析建立決策的卡方斯,
覺得籌碼資訊透明的台股,
相對還算是好做。
不同特質的人對與好的商品往往有不同的見解。
卡方斯也不排斥投資人去試試各種商品,
然而真正會使你獲利的,
不在於商品本身好不好,棒不棒,市場讚不讚,
而在於有沒有真正熟悉該商品的操作邏輯與觀察要點,
交易其實是沒有甚麼僥倖的工作,
沒有真正用心花個一兩年,
去謙虛了解商品的關鍵本質,
其實根本不可能達到穩定獲利的境界。
但是卡方斯更常看到的是許許多多的前仆後繼的投資人,
往往在根本沒有摸清楚操作商品的特性前,
因為短暫的失利,偶發的虧損,或是自身的瓶頸,
就認為該商品不好改變了操作的標的,
等到下一個商品失利,又怨東怨西的往"更好的市場"前進。
從台股到基金,基金到外匯,外匯到期貨,期貨到美股,
繞了一大圈,樣樣通樣樣鬆,
徒然浪費資金與時間,一事無成。
只做單一市場的投資人,
就拿台股來說,
也可以從半導體玩到IC設計,IC設計玩到Dram,
Dram玩到太陽能,太陽能玩到內需,內需玩到資產,
資產股玩到金融,
最後玩到甚麼產業架構都不熟,
類股的循環與籌碼動向都不熟悉,
自然是難以在市場獲利。
事實上,
不怕千招會,只怕一招精,
沉下心用心,花個一兩年,
搞懂三五隻股票,一兩種類股輪動,
一年抓個兩三次高勝率的出手,
早就已經打趴市場云云眾生,笑傲江湖。
容易的事不做,跑去當那無根的浮萍,
做一些跳來跳去難以累積實力的事,
又是何苦來由呢?
熟悉的商品就是好商品,然而台股要熟悉甚麼呢?!!
最後回來聊聊卡方斯較為熟悉台股,
台股的特點是:
淺碟,投機性高,電子股居多。
這樣看起來似乎是沒有甚麼優點,
其實內涵了很多獲利的訣竅。
電子股為主的台股,由於產品的日新月異,
大致上每年都會有不少產業更替,
以及循環套利的機會。
然而要準確抓住這些脈動,
往往建立在對與產業的熟悉程度上,
建議讀者可以抓幾個重要的產業,
細心研究上下游以及季節性因素,
相信會發現許多門道。
(過往產業東西軍系列可以提供一些這方面的資訊)
投機性高則反應在在籌碼分析上,
在台股,籌碼資料相比於其他市場
清楚容易查詢的多,
而詳細分析籌碼,其實並不難發現,
投機的趨勢與套利的方式。
這兩年的宏達電,過去幾年的鴻海,
其實都充滿這樣的機會,卡方斯舊文都有寫到,
而淺碟代表了新聞面與籌碼競合很容易帶動盤勢,
因此常會出現不合理的點位,提供投資人進場的時機。
如果讀者對於產業本質的有所了解,
籌碼趨勢可以大約掌握後,
等待短線上的新聞的不合理波動來找尋最佳的進場點。
有耐心的話其實台股市場真的不難賺。
真正難的還是對於自己貪心與恐懼的控制。
最後感謝讀者的支持,
希望還在台股市場及相關衍生性商品奮鬥的投資人,
不要因為外在的誘惑或人云亦云的美夢,
去放棄自己已經學習過一段時間的商品,
沒有真正花一兩年往正確方向苦練,
實是沒有辦法精熟一種商品交易的,
也不存在甚麼神奇夢幻的市場,真正獲利的人比例很高這件事,
最多只有某一類交易手在某些市場比較容易獲利。
當然研究台股的時候,也要記得上面提到的一些原則,
相信可以縮短各位讀者的學習曲線,
將來卡方斯有機會還是會繼續分享這方面更深的細節撇步,
也希望讀者不要忘記點個讚鼓勵一下瞜!
敬祝 操作順利 卡方斯
熟悉的商品就是好商品,與其眾裡尋他千百度,有時候不如反求諸己,使否真的對於自己要操作的商品有過深入的了解,黃金往往就存在這些不起眼的努力中。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