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自網路
大眾證券投資事業處副總張智超,從一度在股市大輸,激勵他全心全力投入研究,終於掌握到投資致勝的操盤關鍵。
1997年張智超在股市慘遭融資斷頭,賠光了全家的積蓄,但他並未因此氣餒、放棄,在2002年因為認真研究產業的心得與經驗,加上良好的交易績效,讓他取得自營部操盤人資格;2006年獲期交所頒發業務成長卓著金獎;2010年更進一步獲得證券業最高榮譽「金彝獎」。
張智超說,有一次他請教一位上市公司的大老闆:「請教董事長您股市致富的秘訣為何?」董事長回答說:「想要在股市致富,股票要用印的不要用買的。」
這一席話讓他更加務實的認識什麼叫股市,從此以後他在選股、交易與資金管理就更加成熟。根據經驗顯示,市場的財富最後將被少數的贏家獨得,而多數人最終在股市中成輸家。
張智超分析,股市贏家多是公司大股東、市場主力作手與精明的操盤人,這三種人的特色是,他們知道輸家要什麼,輸家為什會買進股票。大股東知道散戶要利多消息、要財報漂亮,因此將財報微整型,將利多做精美的包裝;而市場主力知道散戶喜歡看技術面,因此大家喜歡的K線、量價、型態與指標,主力都可以輕易做出來。也就是說:公司派是利多與財報的製造者,市場主力是技術面的製造者,而輸家多是資訊的接受者。
張智超認為,善良的股民因大量學習錯誤的方法(財報分析、技術分析及長期投資),導致在股市的帳戶一直被贏家當做提款機。當然,股市大好時,輸家亦會嚐到甜頭,因而開始獨創技術分析的指標與山寨版的雪球投資術。可怕的是,由於隨機致富的效應,多數人並不知道,財報與技術面是可以被操縱的。
因此他建議要成為股市贏家,在研究一家公司時,不只是分析財報與股價走勢,而是必須透過質化分析,去了解它的競爭優勢,其中,經營團隊本身才是影響股價最大的變數。
張智超歸納自己之所以能夠由融資斷頭的股市輸家,成為穩定獲利的操盤贏家,有三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分別為:一是認清股市的本質,不要再只靠技術面與財報分析來選股;二是認清企業的本質,並學會如何聽其言、觀其行;三是不再相信長期投資的神話。他建議短期股市雖然不佳,但不失為最佳投資自己的機會,而機會永遠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這位張智超算是金融業界的名人,
這是11/3工商時報的一段報導,畢德歐夫心有所感,
拿出來這則新聞跟各位粉絲讀者分享,希望有所收穫。
畢德歐夫還是維持過去當沖體驗贏跟各位讀者講的,
任何人的績效,我們根本不需要去探討,
只要他所能給予我們的智慧可以學習,
這樣也就足夠了...
而這位副總,
畢德歐夫認為他講的這段話有許多觀念對讀者很有幫助。
所以特別提出來討論,其他的我們就不討論了。
經典1:股票要用印的不要用買的
張智超說有一次他請教一位上市公司的大老闆:「請教董事長您股市致富的秘訣為何?」
董事長回答說:「想要在股市致富,股票要用印的不要用買的。」
這段話講得真的非常傳神,
過去畢德歐夫在一場公開講座也講過這些話送給讀者,
不知道讀者能不能體會這句話的背後涵義呢?
這段話有兩個重要意義:
一、股市本就是資本市場集資的工具
與其費盡心思找出低買高賣之道,何不如好好作一番事業,
把企業上市上櫃讓市場群眾為你埋單。
二、你自己是董事長你會不會對公司的股票上下其手呢?
就是因為對於公司經營的黑暗面太熟悉了,
所以根本不會隨便去買「別人家的股票」,
不管是「財務的作帳」或者是「下年度公司訂單的多寡」,
身為公司內部人的你,會忍的住不對股價動點手腳嗎?
所以這兩點涵義,就是股市陰險晦暗之處。
一針見血....
經典2:公司派是利多與財報製造者,市場主力是技術面製造者,而輸家多是資訊接受者
張智超分析,股市贏家多是公司大股東、市場主力作手與精明的操盤人,這三種人的特色是,他們知道輸家要什麼,輸家為什麼會買進股票。
畢德歐夫在市場上也算是交易有點年資了,
超過十年的經驗,也經歷了許多事情,
遇過不少因為太過於信賴「單一指標」,
或者「公司財報」,結果傾家蕩產的案例。
張智超講的這段話,畢德歐夫認為有以下兩個意義:
一、財報是「避凶」之用,並不是「趨吉」
幣圖誌讀者請切記畢德歐夫這段話,
財報有沒有用,市場爭論已久,
用在哪才有用,你搞清楚就沒問題,
用錯地方,你一樣葬身股海,
財報是用來「篩選掉有問題的股票」,
因為有些爛公司如果財報有問題,
他一樣可以作出狂飆的行情出來。
但是你不賺不會受傷...
股價本身就是最好的參考資訊,而且是最真實的資訊,
其他資訊只是輔助,因為股市永遠存在資訊不對稱,
大部分資訊或消息在公開或明朗化之前,股價往往已經大幅領先反映。
「當股票傳出大家認為是正面的消息,股價卻不漲反跌時,你要相信消息,還是相信股價?」
這就是基本面最大的迷失,而這種現象常常出現...
二、技術分析時間越長才有效,越短線越沒用
各種技術分析都是從「價」、「量」而來,
這是一種統計的概念,所以如果統計的資料越多,累積越久,
那「或許」有用。
但是隨著交易週期的縮減,技術分析越是不能參考,
例如畢德歐夫常常一筆交易進出不到20秒,
請問:我看線圖的幫助是啥?
經典3:認清股市的本質,不要再只靠技術面與財報分析來選股;認清企業的本質;不再相信長期投資的神話。
畢德歐夫認為由於這位副總的工作因素,比較容易取得公司的「未公開資訊」,所以很多都是散戶無法複製的,
但是散戶至少可以學著不要只靠技術面與財報分析來選股,
要賺錢就發揮點創意,尤其是長期投資的神話...
過去很多長期投資可以賺錢的案例,剛好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
未來十年,台灣還會有台積電、台塑這樣優秀的公司嗎?
思考看看多久的投資週期最適合自己。
在現在媒體報章新聞爆炸的年代,
剛好看到這則非常難得的報導,
不是在講如何選股、也不是在講明年上看萬點這種話...
所以提出來給讀者分享...
在上週畢德歐夫經過北部某夜市,
順道看看一位老朋友,
他是一位32歲的年輕人,廚藝了得,
但是過去跟家人玩股票總是虧錢,
詳細數字不便透露...(怕被他看到這段文字)
一年沒見到他,關心他最近有無玩股票,
他說他要買「紅茶電」。
畢德歐夫停頓了兩秒,
問他說:「你的手機是智慧型的吧?」
友人:「是啊!我用三星的超好用耶!」
畢德歐夫:「....那為什麼你要買紅茶電?你自己都不愛用他們手機了」
友人不好意思的說:「就覺得想買啊!」
畢德歐夫用尖銳的眼神盯著他:「你是不是看它跌很多,所以就想買?」
友人:「是啊!就是跌太多了!」
畢德歐夫後來也不便說什麼了,
因為過去該說的,也都說了。
只希望我是錯的,他是對的....
(目前應該已經套牢中...)
觀察身邊的朋友,股票交易還是持續有在進行當中,
而這波台股低迷的成交量已經維持很久了,
或許真的是大戶死心,撤出股市了吧!
畢竟散戶的買賣量不會太多,
就算這種冷清的市場,散戶如果真的會退,
也早就退了....
在美國的金融業中,曾經有個明星基金經理人米勒(Bill Miller),
從1991~2005年連續15年打敗美股S&P500指數表現,被捧為投資大師,
但他操盤的基金因持有房地美、AIG 等多檔地雷股,慘賠逾5成,
造成過去3、5、10年的表現由正轉負。
這樣的例子並不是只有一個或兩個,而米勒當時投資的股票也都是「績優股」。
誰知道會發生這麼嚴重的金融風暴呢?
資金控管好,亂世之中,現金為王。
通膨怪物雖然可怕(物價上漲每年約1.5%),
但是股票投資稍有不慎,可就不是1%、2%的事情了...
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助更多的讀者朋友,
如果可以的話,請分享給更多股票操作的朋友,
讓大家一起更進步。
畢德歐夫謝謝你們。
作交易就像是在爬101大樓,你需要花好幾個小時爬上去,但是只需要3秒鐘就掉下來...不要因為短暫的賺錢就忽略了市場的風險,離開市場完全不作單,那時候結算才是真正的贏家。
或許您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新聞:上週五1/21選擇權買方錯帳大賠千萬事件
台指期當沖之「投機的雲霄飛車--魂斷910」
交易者的恐懼與希望
實戰的精神在應變,不是預測
當沖輸掉的不是金錢,而是交易信心(複委託費用解析)
0 意見:
張貼留言